《現象》文藝春秋 八十五年

◎林景淵 |2007.07.14
654觀看次
字級

三、強棒接班人

由於日本大多數企業並非由創業者家族接棒,「文藝春秋社」在菊池寬去世後,由佐佐木茂索、池島信平、澤村三木男、千葉源藏、上林吾郎、田中健吾、安藤滿、白石勝、上野徹接班,幾乎個個都是強棒。其中尤其以佐佐木茂索最為傑出,他是文化產業的奇才,在經營面,絕不比菊池寬遜色。佐佐木不僅在公司內具有領導魅力,其經營能力十分傑出,公司的幾棟雄偉的大廈都在他任內完成。他也是唯一外聘的人才,其餘接班人都是大學畢業即進入公司,逐漸升為幹部,再就任社長。

二次大戰後,隨著公司的擴大,每年都招聘十餘人乃至數十人。一九六四年,公司人數已達二四七。目前約有五百餘名。

一九五九年,「文藝春秋社」投入一場「週刊雜誌戰爭」。此時,各大報社,以及講談社、新潮社、集英社等各大出版社均加入戰場。《週刊文春》創刊號以即將嫁入皇室的正田美智子為封面而售出七十五萬冊,此後一直保持良好業績,一九九○年一月更創下一百一十七萬五千冊的紀錄l目前,依「ABC」統計,平均每期售出五十七萬冊,保存日本全國第一。

接下來,一九六九年七月創刊《諸君》,以政治、社會議題為主要內容;一九八○年又創刊體育、運動雜誌《Number》;一九九一年六月創刊《馬哥玻羅》。每一種雜誌一創刊,就吸引了固定族群讀者,銷售量也十分穩定。

在單行本方面,除了文學類乃是主打書籍以外,大抵以文化、教養為主要路線;並且出版了司馬遼太郎、松本清張、渡邊淳一、田邊聖子等人的全集。

風行於日本人之間的「文庫本」(口袋書),「文藝春秋社」也發行了二千餘種,儘管同類書的主流。

四、芥川獎、直木獎

一九三五年,菊池寬為了紀念好友芥川龍之介、直木三十五兩個人,設立了文學獎項「芥川獎」、「直木獎」。雖然獎金及獎品(時鐘一個,表示要珍惜時光)極為微薄,但是菊池寬設立之初揭示的「嚴格評審」、「發掘新人」基本精神,七十餘年來卻已開出燦爛的花朵。

為了公平、公開運作,一九三八年將「芥川獎」、「直木獎」委由「日本文學振興會」運作。自第一屆分別由石川、川口松太郎得獎起,日本天壇健將:海音寺潮五郎、尾崎一雄、井伏鱒二、井上清、檀一雄、安部公房、柴田錢三郎、五味康祐、松本清張、遠蒔周作、石原慎太郎、大江健三郎、司馬遷太郎、水上勉、田邊聖子、五本寬之、野昭和、渡邊淳、村上龍……都是兩獎的獲獎者。台灣人旅日作家邱永漢、陳舜臣分別於一九五五年、一九六八年獲得「直木獎」。事實上,這一份得獎名單已占有現代文壇重要地位。

由民間團體設立長達七十年以上的文學獎項(二次大戰後中斷五年),對文壇、作家及出版界產生鉅大影響,在世界各國還極為少見。得獎作品先在《文藝春秋》發表,又結集成書,由「文藝春秋社」出版,形成了新進作家與出版社互動、互利的美好文化景象。二○○三年兩名得獎者乃是十九及二十歲少女,又引起日本社會的矚目。

五、結語

歷史上,長期追隨中國文化的日本,十九世紀又向西歐各國靠攏。但就出版文化、作家的培育而言,過去的一個世紀,日本已踏實的走出自己的一條路。龐大的作家陣容、龐大的作品數量,是十分令人羨慕和喟嘆的。菊池寬,一個身無分文的文人,在他那堅強的毅力和長遠眼光的努力之下,居然締造了以《文藝春秋》為中心的出版王國,為日本文化發展提供鉅大貢獻。他設立的「芥川獎」、「直木獎」所發揮的刺激、催化作用,使作家本人和社會全體建立起認同感,因而扮演了無與倫比的重要角色。

〈下〉

(本文之草成,承「文藝春秋社」惠贈《文藝春秋八十五年》乙書,附筆誌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