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文化大學大典館火災後,無照校舍再次引發爭議。全台大學無照校舍名單,截至去年十二月止,仍有二百一十四棟校舍沒有使用執照,包含國立大學十五校、一百五十四棟;私立大學十一校、六十棟。其中,台大校內就涵括六十棟,位居第一。
據了解,這些無照校舍大多為一九七一年《建築法》修正前興建完的老建物;依當年規定,並無須使照。教育部也早在二○一三年,列管無照校舍,並要求各校隔年底前完成補照程序,否則建物要停用且拆除;但期程卻一延再延,至今仍有百棟校舍未能領照。
歷史建築 陷拆除危機
為何補照頻卡關?經調查發現,補一張老校舍的使用執照,已成為各大學財政上的沈重負擔;且若不補照,改規畫拆除,後續變數更大。
依現行法,一九七一年前的既存建物,須經建築師安全鑑定通過,才拿得到使證。
台大副總務長徐炳義指出,台大六十棟無照校舍中,有四十三棟屬這此類建物,包括椰林大道兩側的一號館至五號館,興建期可追溯至日治時期。
但上世紀的老校舍要達到時下建築、消防及無障礙空間等標準,往往傷筋動骨,包括樓梯拓寬、改耐火建材、搭設電梯等。徐炳義估計,拿一張使照,至少要花上千萬元,且屋齡愈老、面積愈大,成本也愈高。
不只是台大,政大校內最早興建的果夫樓、志希樓,以及精神象徵「四維堂」也是無照校舍。
政大總務長顏玉明拿出報價單,三棟補照成本至少三千萬元,還未算入往年耐震結構補強的例行費用。但教育部補助項目,卻僅無障礙設施,且每年至多二百萬元。
涉公安 標準不該打折
許多大學付不出老校舍的補照費用,只能報請拆除。但學生去處、新教室有無著落?仍是未知數;且台大等歷史悠久大學,更面臨文資認定的變數。例如有五十二年歷史的鹿鳴堂,台大原因建築老舊、結構不穩因素而決議拆除,但校友及文資團體發起搶救行動,後鹿鳴堂也被登錄為「歷史建築」全棟保留,影響一旁新建的卓聯大樓。
對此,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表示,無照校舍涉及學生公安,取得使照是法定標準「不該打折扣」。
經費部分,他則認為,各大學應自行調度校務基金的分配,解決使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