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賴姓果農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日前採收葡萄時,突然四肢關節疼痛,返家後服用止痛消炎藥仍無效,幾乎無法走路;家人連忙送醫,經以類固醇治療三天後順利出院,醫師提醒,如發現晨間關節僵硬、患部紅腫熱痛等症狀,應盡速就醫。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肇基指出,季節交替時期之際、天氣變化大,使得血液循環變差,發炎物質不容易被血液帶走,許多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常出現症狀加劇的現象,賴姓果農因四肢關節腫脹、疼痛,造成全身無力,甚至必須坐輪椅就診,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若提早對症下藥,症狀其實能改善不少。
他提醒民眾,發現關節腫痛、僵硬,或疲勞、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等症狀,持續四至六周,就應該尋求免疫風溼科醫師診斷。如確診,患者也應嚴格控制病情,配合醫囑持續治療,千萬不可擅自停藥,或者服用消炎止痛藥以及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或中草藥。應由醫師專業判斷是否需要調整藥物,避免發炎因子持續破壞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