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當能讓寶寶聽到熟悉聲音,進而產生安全感。圖/中央社
【本報台南訊】台南市一名梁姓男嬰在母親懷孕二十八周時早產,隨即轉入加護病房。梁母在寶寶出生後情緒焦慮,常不知所措,在護理師引導下建立親子共讀習慣,順利度過住院的日子,平安回家。
梁母表示,寶寶在去年六月出生時體重只有五百零八克,隨後就住進加護病房,身上插滿維生管路、臉上戴著面罩;剛開始每次探視寶寶,結束後都感到心酸,每天以淚洗面。
後來在護理師鼓勵下維持親子共讀,帶繪本進病房讀給寶寶聽,建立每天說話的習慣。過程中自己也能感受到,原本焦慮的情緒逐漸獲得緩解。除了在寶寶住院的一百五十一天,親子共讀的習慣也一直維持到現在;會選擇一些自己喜愛的繪本,希望讓寶寶感受到自己常常陪在身邊。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加護病房護理長陶菁表示,對母嬰分離的重症個案來說,親子共讀對父母親和寶寶來說都有很大幫助。當父母親站在病床邊不敢碰觸寶寶、不知道能為寶寶做些什麼時,親子共讀就是最佳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