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三國人物》 蔣幹、魯肅、周瑜

◎吳桃源 |2007.07.12
7431觀看次
字級


「蔣幹盜書」是《三國演義》中頗為有趣的一段,故事是從四十五回發展到四十七回。蔣幹原為曹操謀士,因與周瑜同窗,願替曹操前往東吳說降周瑜。第一次偷走了一封蔡瑁、張允謀反的偽信,曹操二話不說,立即將這兩位水軍都督斬了。第二次則與龐統回見曹操,龐統獻上連環計,曹操遂將所有船隻皆以連環大釘鎖住。

前者曹操錯殺了兩位海軍大將,對曹軍水上作戰極為不利;後者拜龐統之連環計,東吳以火攻大敗曹軍。這是「蔣幹盜書」導致曹操赤壁戰敗的兩個主因。

不過在《三國志》中,不僅查無「蔣幹盜書」,水軍都督蔡瑁也沒有被誅,甚而連龐統的連環計也沒上場。也就是說蔣幹明明是一個「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的「高士」,到後來卻變成「小偷」,這頗像東吳的闞澤,也由「學者」變成了「漁夫」。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看看元以前的戲曲,其實蔣幹、闞澤在「群英會」中早已是「小偷」和「漁夫」的角色,《三國演義》不過是借題發揮罷了。這種情形也同樣發生在魯肅和周瑜身上。

魯肅在《三國演義》中一直是以「忠厚」見稱,尤其赤壁之戰前後對劉備集團「以和為貴」的原則讓人印象深刻。但其實在陳壽筆下,他是個奇才。這奇才拿到今天來看,不僅媲美周瑜,也不輸諸葛亮。

先看建安五年(二○○年)他對孫權提出「鼎足江東」之策,這比諸葛亮的「隆中對策」(建安十三年)早了七八年。所謂「鼎足江東」與「隆中對策」,基本上都是以「三分天下」為基調,不過立場稍有不同,前者指曹操、孫權、劉表,後者則為曹操、孫權、劉備。

魯肅的「鼎足江東」之策,在初期不僅影響孫權採「聯劉拒曹」的外交政策,甚而後來的赤壁之戰,他與周瑜的「主戰派」使孫權以「孫劉聯盟」擊敗曹軍,成為史上知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曹操亦從此北遁,三分天下的形勢得以確立。

再看建安十五年周瑜病逝後,魯肅力主「荊州借劉備」一事。孫權後來雖認為是失策,但此事在今天許多三國專家看來,不得不佩服魯肅的先見之明--由關羽打頭陣對付曹操,東吳可穩坐江東。儘管荊州後來為呂蒙收復,但東吳為全力準備與劉備的彝陵之戰,不僅削弱了自己的國力,且導致曹丕趁隙攻吳。從後來孫權再度恢復吳蜀聯盟可以看出魯肅一生堅持「孫劉聯盟」的戰略意義。因此《三國演義》中「忠厚長者」魯肅,根本不足以表達其「過人之明」的十分之一。

至於周瑜則更是被扭曲得厲害了。在正史中,周瑜明明是「性度恢廓」(《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與「雄姿英發」(宋蘇軾〈赤壁懷古〉)的大將軍,為何竟成了「器量狹小」之人?

先看周瑜的簡史。建安五年,孫策死,他推薦魯肅給孫權,確立東吳的「鼎足江東」之計;建安七年,勸孫權勿遣子往曹操處為人質,以徐觀天下之變;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力主抗曹,提出曹軍南犯四忌,最終以少勝多;建安十四年,敗曹仁取南郡,後箭傷復發,死於建安十五年進軍西川的巴丘(湖南岳陽)途中,年三十六。

基本上周瑜被貼上「器量狹小」的標籤都和劉備集團有關。先是赤壁之戰的「孫劉聯盟」,接著是建安十四年的「美人計」,最後是建安十五年的「攻打西川」。

赤壁之戰首先就誇大了諸葛亮,貶抑了周瑜和魯肅;「美人計」則被誤為以孫權妹迷住劉備,這其實是兩碼子事;至於「攻打西川」則對蜀漢不利。因此,元以後的戲曲小說基於尊劉的原則,開始對周瑜有不利的解讀,從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戲碼受人歡迎的程度,可以看出周瑜在民間早已是心胸狹窄之人了。

從蔣幹、魯肅、周瑜的民間形象與正史描述的落差,可知許多三國人物只要不是劉備集團,大都躲不過被羅貫中消遣的命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