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地區PM2.5爆量的新聞不斷,PM2.5來源除了工廠煙囪、大陸塵霾外,還有近在身旁,隨著汽機車排放出來的細懸浮微粒,這些「地面部隊」顆粒更小,對人體危害更大,高雄地區有廣大的機車族和馬路旁的民宅,可說天天都身陷空汙危害之中。
依據國衛院及中山大學等研究團隊發現,PM2.5微粒會與環境中的重金屬、戴奧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多環芳香烴(PAH)、各類過敏原與真菌等汙染物質結合,而產生不同的有毒物質。該研究更指出,高雄地區PM2.5PAH成分中,百分之五十以上來自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廢氣。對此,美國加州進行研究也指出,鄰近公路三十公尺內的超細懸浮微粒量最多,而距離拉至六十公尺以後則明顯下降,到三百公尺以外就幾乎測不到;此外,該研究進一步觀測出 細懸浮微粒的量,雖說會隨著冬、夏季略有差異,但不論冬夏,顯示細懸浮微粒主要來自道路車輛排放。
另外,國內環保署曾在六個交通流量大的路口設置測站,經監測到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PM2.5各項汙染物,約是一般測站的兩倍多。據了解,人口二百七十八萬的高雄市機車就有二百多萬輛、汽車八十多萬輛,平均一個家庭有一輛小客車、兩輛機車,而二○一二年高雄市私人交通工具市占率超過百分八十,顯示大眾運輸並非高雄市民的主要選擇。
再從環保署統計的空汙嚴重城市排名來看,二○一八年監測值截至十二月二十五日,PM2.5達到橘色以上不良等級的站日數,高雄以八百二十六次,超過台南和雲林,再度蟬聯榜首。
目前PM2.5已納入台灣空氣品質管制並啟動標準監測,日後除持續進行細懸浮微粒監測,或許更迫切需要透過宣導、鼓勵民眾多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
並落實使用中汽、機車維護保養及定期檢測,減少汽、機車排放廢氣汙染空氣,甚至要修法加強公路鄰近地區居民及機車族的健康保護機制。
黃福鎮(高雄市/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