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 玻光璃彩 創意生活美學

文/人間社記者黎維桂、邱乾海 |2019.02.25
3497觀看次
字級
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外觀。圖/人間社記者黎維桂、邱乾海
二樓典藏區保存新竹玻璃史的各項作品。圖/人間社記者黎維桂、邱乾海
二樓典藏區保存早期玻璃工業所使用的工具。圖/人間社記者黎維桂、邱乾海
劉得紹作品〈綠精靈銅管〉。圖/人間社記者黎維桂、邱乾海
邵尊漢作品〈竹塹城〉。圖/人間社記者黎維桂、邱乾海
李文福與其作品〈一百人份咖啡壺〉。圖/人間社記者黎維桂、邱乾海
〈竹塹風情杯蓮花系列〉。圖/人間社記者黎維桂、邱乾海
〈諸事如意〉。圖/人間社記者黎維桂、邱乾海
〈水母燈〉。圖/人間社記者黎維桂、邱乾海
〈大鵬展翅〉。圖/人間社記者黎維桂、邱乾海
〈薪傳〉。圖/人間社記者黎維桂、邱乾海
〈竹玻芳馨〉。圖/人間社記者黎維桂、邱乾海

文/人間社記者黎維桂、邱乾海

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建於1936年,當時是作為集會、迎賓、招待所之用。1945年改為國民政府委員會住所,1999年改建為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

早期,玻璃是新竹地區重要的產業,政府為結合文化與觀光資源,成立玻工館,協助新竹玻璃產業升級,讓民眾及業者參與、學習新竹玻璃產業的開發與應用。館內除了展出玻璃工藝品,還積極推動工坊教學,鼓勵民眾發想創作,讓藝術與生活結合。

綠精靈銅管 詮釋玻璃的溫度情

館內玻璃工坊為三樓鋼骨造建築,於2005年6月完工。各樓層規畫有:吹製工作室,供吹製示範表演使用、玻璃技藝課程教室;熱塑工作室,供熱塑示範表演,可提供星期例假日示範表演及技藝課程教室;冷工工作室,供冷工示範表演。

館內典藏作品〈綠精靈銅管〉,玻璃藝術家劉得紹1997年製作,作品中基座由銅管組成,利用銅管高低不齊的曲線,加入玻璃,經過高溫燒製後融入基座內的鋼管內,呈現出猶如綠色精靈的藝術作品,也讓參觀者了解玻璃與溫度的密切關係。

藝術家邵尊漢在1999年以「脫蠟燒製法」鑄造作品〈竹塹城〉時,適逢921大地震,帶來的停電及搖晃,讓作品呈現出裂痕的不完美,可讓參觀者「遙想過去、期許未來」。

此外,博物館即日起展出「玻光璃彩─李文福玻璃創作展」及「蛻變遊矽─張雅婷玻璃創藝展」,讓豐富的玻璃藝品創作及美輪美奐的玻璃藝術融入生活空間中,展期至3月31日止。

李文福 鑽研玻璃藝術奧妙

李文福老師的玻光璃彩創作展,題材多樣;居家玻璃器皿、花瓶、竹塹風情杯、飛彈、燈飾等系列,將玻璃工藝美感與現代生活,充分結合,將藝術文化提升為生活工藝。

李文福擔任青溪新文藝學會理事長,創作資歷逾50年,1965年國小畢業,即進入儀器廠當學徒,一生對玻璃產業的堅持,加上他對玻璃創作的興趣,隨著時代變遷,於是轉型玻璃藝術創作,將空心玻璃由儀器日用品提升至藝術領域,他是新竹地區有名的玻璃工藝作家。

1983年,李文福進入職場從事理化玻璃工作,常利用公餘時間,鑽研藝術玻璃的創作。1996年,新竹文化局為推廣玻璃藝術,舉辦「國際玻璃藝術展」,讓他對玻璃藝術品大開眼界,他發現,原來玻璃的用途這麼廣泛,進而引發他進一步鑽研玻璃藝術奧妙的決心。

早期李文福的作品以具象的水果、瓜類為主,後來吹玻璃的技術成熟後,才逐漸發想出創意作品。例如製作大型高腳杯,除了奪目之色彩外,並加入擬人化的昆蟲等,使杯子不再是靜物,於2005年以作品〈瞬〉入選第五屆國家工藝獎。

李文福和曾獲得薪傳獎的妻子黃寶雪,於1976年共同經營玻璃工藝王國,從事理化玻璃儀器、藝術玻璃與玻璃飾品的製作與經營,並且舉辦戶外示範教學與DIY活動,至今已逾40年。他將自己擅長的玻璃空心吹製技法,進一步運用在玻璃創作上,作品普獲肯定,得獎無數,包括金玻獎佳作、國家工藝獎入選、竹塹美展優選等,玻璃藝術創作成就斐然。

張雅婷 賦予藝術全新樣貌

張雅婷「蛻變遊矽創藝展」,展出作品,包括〈傲然〉、〈剪紙〉、〈竹玻芳馨〉、〈風動心動〉、〈恆〉、〈品梅〉及〈薪傳〉系列等,創作題材內容皆以大地取材,新的藝術形式,展現多元媒材的巧妙運用,賦予玻璃藝術全新的樣貌。

張雅婷老師,新竹市人,現任竹塹玻璃協會總幹事。是新生代玻璃工藝創作者,為玻璃業界新起之秀。她擅長多元複合媒材創作,藝術涵養多方位,包括服裝設計、蝶古巴特、竹編、剪紙等,她因經歷新竹耶誕燈泡盛行的年代,埋下對玻璃藝術創作的種子。

她回憶小時候,上學途中或於古奇峰等處,看見好多玻璃師傅,不論颳風下雨或寒暑酷熱均坐在自家門口,燒製可愛的玻璃藝品,有小動物或耶誕吊飾等,火焰和玻璃的光澤映在師傅臉龐,深深烙在記憶中。這些,在不知不覺中深化成她生命中的一部分。

她表示,成為藝術創作者,一路走來,有迷惘、挫折,也有歡樂,或許就是愛上了玻璃無限的創意及技法的多樣性。在冷與熱、現實與夢想的衝突中,自許如梅花般堅強不屈,傲然怒放做自己,讓完美駐留,人生不留白。

張雅婷近年深入探索玻璃工藝發展的可能性,除積極鑽研各項技法,更參加各類相關競賽,2016年榮獲新竹美展綜合媒材創作類竹塹獎首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