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推出農業黃金廊道計畫,輔導農民轉型改種省水作物,但至今雲林高鐵沿線仍可見大片高耗水的水稻。圖/陳雅玲
【本報台北訊】前內政部長、治水專家李鴻源昨天與雲林縣長張麗善及相關局處長,談論雲林濁水溪揚塵及地層下陷,被媒體問及高鐵地層下陷問題,他說,雲林高鐵區每年地層下陷仍達六點六公分,前瞻計畫「框那麼多錢」,與其做非優先的事,不如放在影響國民安全的高鐵問題,甚至納入前瞻。相信計畫做出後,關鍵在於農委會,農委會、水利單位及交通單位的密切配合,才能看見曙光。
李鴻源表示,高鐵安全受到威脅不只是雲林的問題,縣府又屬被動角色,他盼中央能拿出二○一一年時防治高鐵地盤下陷應對方案,農委會、水利署及相關部會,應更積極來面對問題。
鐵道局副局長楊正君說,據他了解,六點六公分的這份數據應來自經濟部水利署,而水利署在雲林的監測站,距離高鐵雲林站仍有好幾公里;鐵道局監測報告,約三月才會出來,目前無法評論該數據是否準確。
張麗善說,雖目前下陷愈趨穩定,但縣府為保障用路人安全,團隊會持續觀察及探究現象。
台灣高鐵則回應,公司持續監測高鐵沿線地層下陷情形,目前測得數據顯示,雲林路段雖有下陷,但皆屬大面積均勻沉陷,高鐵橋墩間角變量與軌道平整度均在容許範圍內,營運安全無虞,公司仍將密切配合政府辦理地層下陷防治事宜。
有專家指出,台灣高鐵因為行車速度快,對路面平整度的確更要求,如有差異呈現,恐怕就要評估把速度降低;但差異呈現不會一夕發生,相關單位都有監測,應不至於突然出現異常。
農委會農水處長謝勝信指出,「農業黃金廊道」計畫跟高鐵地層下陷「不是同一個議題」,此一計畫是針對農業議題打造,並非為了解決高鐵地層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