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長七公尺、高二公尺的牙雕巨作「八十七神仙卷」,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孫森用二十年完成,即日起至八月一日在廣州嶺南會展出。
象牙雕刻與竹雕、木雕並稱傳統雕刻工藝中的三大類。象牙以堅實細密、色澤柔潤光滑的質地著稱,被視同金子而備受鑒賞家珍愛。
由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辦的「八十七神仙卷大型牙雕藝術展覽」,展示近二百件牙雕精品,首次亮相的這組「八十七神仙」群像,源自一幅長二百九十二公分的平面白描手卷,演繹成長度六百六十六公分的立體牙雕,構圖布局氣度恢宏。八十七位神仙栩栩如生,遠眺組雕景象萬千,近觀則精美細緻。
象牙專家介紹說,一九三七年五月,時任中央大學藝術系主任兼教授的徐悲鴻應香港大學邀請,赴香港舉辦畫展。
期間,他從一位德籍女收藏家處,發現一幅唐代絹本白描人物手卷,於是以一萬元人民幣附加自己七幅作品購得,命名為「八十七神仙卷」。
孫森完成的牙雕作品,八十七位神態各異的神仙,由八十七根完整象牙雕刻而成,從人物造型、動態、服飾,乃至道具等都忠於原作,巨細無遺。整個作品共用非洲象牙一百多根,全部為國際禁止象牙交易公約實施前的存料。
展覽同時展出一百多件各式牙雕藝術珍品和象牙席。
該象牙席由成千上萬根粗幼均勻的象牙絲手工編織,長二百一十六公分,寬一百三十八公分,重一點七公斤。
編織象牙席是明清時期廣州的傳統工藝,也是清中期廣州重要的貢品。故宮造辦處記載,宮中象牙席共有五張,至今只剩三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