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整理/孟昭明 |2019.01.18 語音朗讀 414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有300年歷史的羅馬知名許願池「特雷維噴泉」,每年都可撈出150萬歐元的硬幣。圖╱美聯社 不滿低薪的數千名孟加拉成衣工人聚集,設置路障要求提高工資。 圖╱法新社 首次「印度—中亞」外長對話會議13日在撒馬爾罕舉行。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圖╱新華社 成長。圖為江蘇省連雲港的紡織廠員 工作業情形。 圖/法新社16日挺過不信任案動議的英國首相 梅伊,在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外發表 聲明。 圖╱法新社泰國皇家空軍BT-67飛機噴灑3000公 升的水,希望能藉此控制曼谷的重度 霧霾。 圖╱美聯社 整理/孟昭明 1/12義大利 挪用許願池硬幣 羅馬市議會挨批 羅馬知名的許願池裡清理出的千萬硬幣歸誰所有,羅馬市議會和羅馬天主教會持續爭執不休。義大利《未來報》12日以「和極度窮困的人們搶錢」為頭條,重話批評羅馬市議會的決議。但議員們已通過決定,預計在4月生效。 每年從羅馬的知名許願池「特雷維噴泉」裡,都可以撈出價值約150萬歐元(約新台幣5300萬元)的硬幣。按照慣例,這一筆錢通常會捐給教會的慈善機構,作為救濟貧窮之用。 但現在羅馬市長維吉尼亞.拉吉決定,要把這筆錢挪來整修羅馬搖搖欲墜的古老建築。 1/13孟加拉 成衣廠勞資協商 6階層薪資提高 不滿低工資的孟加拉成衣工人抗議行動進入第2周,數千名替國際頂級品牌縫製成衣的工人,13日離開工作崗位走上街頭,並與警察發生衝突。 抗議潮造成數十人受傷,迫使政府召集相關部門和勞資雙方協商,據13日宣布的結果,7個階層中有6個的總薪資都提高,但最低階未變。 人口1.65億的南亞國家孟加拉,經濟崛起幾乎仰賴全國數百萬名的低薪成衣工人,外銷成衣收入占出口總額80%左右,主要買家包括全球服飾品牌H&M、沃爾瑪(Walmart)、特易購(Tesco)等。 1/13烏茲別克 印度、中亞外長對話 加強區域合作 首次「印度—中亞」外長對話會議13日在烏茲別克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舉行,印度、中亞5國和阿富汗外長參加對話。 會後各國發表聯合聲明,表示願繼續加強合作,實現該地區可持續發展。 與會的中亞5國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和土庫曼。 在印度和中亞5國外長參加的對話會議上,各方譴責並同意合作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各方還討論了加強合作以深化印度與中亞國家之間友好互利關係,及加強中亞各國過境運輸、促進建立區域和國際運輸走廊。 1/14大陸貿易戰衝擊 陸去年進出口雙降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14日按美元計算,去年12月的進口較一年同期衰退7.6%,出口也下降4.4%,中美貿易戰的衝擊更加顯現。大陸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長李魁文表示,最大隱憂是外部環境複雜嚴峻,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國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世界經濟增長可能受到拖累而放緩。 貿易戰去年爆發後的前幾個月,因企業搶出口,大陸出口還能維持2位數成長,但去年11出口年增率陡降至百分之5.4%,到達去年4月以來最低水準;進口增速也大降18.4個百分點至3%,為2016年11月以來最低值。 1/14新加坡凱德併購星橋騰飛 成亞洲最大地產商 新加坡英文報《海峽時報》14日報導,凱德集團(CapitaLand)以包括債務在內、價值110億美元(約新台幣3420億元)的一紙協議併購淡馬錫旗下的星橋騰飛(Ascendas-Singbridge),創造出亞洲最大的綜合性地產商。 星橋騰飛的總部設在新加坡,在中國大陸、印度、澳洲、英國和美國均有業務。併購案完成後,凱德集團管理資產的總價值將達逾1160億美元,業務橫跨30多個國家,資產涵蓋物流與商業園區、工業、旅館、商務、零售和住宅。凱德會超越2020年資產管理規模目標1000億美元,躋身全球10大房地產投資管理公司。 1/15英國梅伊提案遭否決 脫歐進退兩難 英國下議院15日以432票對202票,否決了首相梅伊的脫歐協議,是英國政府近一世紀以來遭遇的最嚴重挫敗。協議卡關,倒閣也不成,府會既無共識也拿不出可行方法,英國脫歐之路進退兩難。 經濟學者說,英國國會以極大的票數差距否決梅伊提的脫歐協議,這種結果等同於置全球經濟於危境。英國工業聯合會(CBI)提出警告,無協議脫歐將使英國經濟萎縮多達8%。 梅伊16日挺過不信任案動議,在保守黨和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DUP)議員支持下,以325票比306票續留唐寧街10號。 1/15泰國霧霾籠罩數周 曼谷造雨洗空汙 泰國曼谷已遭主要由汙染導致的霧霾籠罩數周。市政府14日已發出近萬份口罩,並表示已計畫實施人造雨,期待降雨能「洗滌」細懸浮微粒(PM2.5)長期維持高標的空氣。 專家指出,曼谷數周「霧濛濛」的主因包括交通繁忙大量廢氣排放、郊區農夫保留收穫季後焚燒農地的傳統、工廠排汙,以及建築工地粉塵。氣候的季節性因素則讓相關現象難以排除。 除了泰國和中國大陸,類似問題也見於南韓和印度,南韓國立環境科學院15日表示,大部分地區的PM2.5濃度爆表,空氣品質處於「差」或「極差」程度。 1/15德國去年GDP僅增1.5% 5年來最弱 德國聯邦統計局15日公布的初估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為1.5%,較2017年的2.2%大幅減速,成長力道也是5年來最弱。 德國是全球第3大出口國,且為第一個發布2018年GDP數據的先進國家,顯示全球需求萎縮和汽車產業困境,已暴露出這個歐洲經濟成長火車頭的弱點。美國與歐洲貿易關係可能再陷緊張、加上英國脫歐等政治風險,也讓德國出口前景蒙上陰影。 展望2019年,德國出口引擎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歐盟與美國2月中旬將展開貿易談判,升高大西洋兩岸重現貿易緊張可能性。 前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下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如是說2025.05.07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8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作者其他文章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