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國內的體育界在去年底經歷有驚無險的「東奧正名」公投後,各個單項運動協會定下心來,個個準備大顯身手,在今年國際比賽爭金奪冠。
網球選手是最辛苦的一群,別人還在「跨年」慶元旦,他們已經飛到溫暖的南半球,在紐西蘭、澳洲參加連串澳網公開賽的熱身比賽。
明年在東京的二○二○年奧運,是全球最注目的大型體育賽事,由於比賽地點離台灣近,也由於台灣和日本關係特別好,這次的東京奧運,很受重視,教育部體育署大刀闊斧,在過完年的一月三日公布一項「黃金計畫」,針對東京奧運上可能奪牌的選手,有套很完整的培訓獎勵辦法。
奪取奧運、亞運金牌,還是現階段我國重中之重的「體育競技政策」,這個「黃金計畫」是有史以來最優厚、也是最完整的奧運奪牌計畫,在奧運開幕的五百天前,就很具體、很詳細,而且不避嫌訂出三級「個別化培訓參賽計畫」,並且成立「專業訓練團隊」。
過往三十年,我們的中央級體育官署,也曾經多次訂定類似黃金計畫,但是通常只作「原則性」條列,一體適用符合條件的選手; 這次破天荒的宣布,有四位被視為可能得到金牌的「精英選手」,可以得到「第一級」的培訓待遇,企圖心和專業計畫,讓人耳目一新。
體育署長高俊雄在記者會上宣布,符合奧運比賽項目「世界前三名」的選手,戴資穎(BWF女羽單打第一),周天成(BWF男羽單打第三),郭婞淳(世界舉重賽金牌、世界紀錄保持人),及文姿云(世界空手道連兩屆冠軍)等四人,將由國家訓練中心提供專屬教練、防護員,並且在出國比賽或訓練期間搭乘商務艙機位。
體育署應該是想借由這四位精英選手的特殊培訓計畫,鼓勵我國所有運動員及教練們努力訓練,在平時就保持頂尖的世界排名,踴躍爭取「世界盃賽冠軍」,以取得比較好的訓練環境和條件。
被列為「第二級」的選手包括體操鞍馬名將李智凱,及里約奧運奪銅牌、亞運奪金牌的射箭選手們,他們在幾次世界盃比賽位在前列,但是不太穩定,排在第二級的選手也有專屬教練,如果在五百天內有傑出表現,也可能跳列第一級。
至於「第三級」的選手就很多了,包括田徑隊的標槍選手鄭兆村,短跑選手楊俊翰、跨欄選手陳奎儒,桌球新秀林盷儒等,總計前三級選手目前大約有三十位,大部分都是「個人賽」選手,都有專屬教練盯緊跟蹤專訓,也有防護員、醫療團體照護。
目前的體育署得到中央政府比較多的訓練資源,破除以前在奧運前一百天、兩百天才緊迫集訓,這次希望以比較長的時間協助選手爭取奧運資格,也避免在比賽前受傷退出,浪費公帑。
至於棒球、壘球、籃球等團體比賽種類,他們必須在今年內取得「資格賽」入場券;體育署希望代表團人數愈多愈好,關鍵在球類團體必須打出好成績,棒球協會和中華職棒聯盟必須趕緊研究出好的組團辦法,東京奧運的棒球賽是觀賽重點,國人期待甚殷,組織一支符合眾望的棒球隊,才不會讓全國棒球迷失望。
蘇嘉祥(台北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