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法六日即將上路,民眾可以決定自己走入生命的盡頭時的醫療處置,預立醫囑則是病主法的核心,不過預立醫囑得先完成「諮詢」,每次至少得花兩千元到四千元不等,被質疑費用太高, 又不便民。
醫事司昨表示,未來希望以「時間」為單位,收費天花板設為四千元;完成諮詢後,民眾不一定要到醫院、診所完成預立醫療,而是可以在網路上完成簽署,可以大幅簽署的時間,從原本的二十一天縮短到一到三天。
衛福部醫事司昨天與各地衛生局召開會議,討論諮詢費用的收費上限,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衛福部的立場是希望收費的天花板為不得超過四千元,不過,每個人的資訊瞭解程度不一,若是價格統一收費,有不公平之處,因此,希望以諮詢時間為單位,例如諮詢十五到二十分鐘為一個單位,若各衛生局同意這樣的收費方式,每次諮詢恐怕僅需要幾百元。
石崇良表示,病主法將於六日上路,經過討論後,病主法施行,簽署預立醫囑將與簽署安寧緩和醫院書、器官簽署醫院書三者結合,主要是這三項簽署,都是在病人自主意願下,對善終表達意願,因此希望表達合併。
預立醫療決定依照母法的規定,需要完成諮詢程序,衛福部也研發相關系統提供醫療機構透過系統協助,一方面諮商,立下內容,幫助民眾簽署,石崇良表示,使用線上簽署,民眾可以分階段簽署,像是可以先簽署癌症的情形,後續再思考在失智的情況下是否要簽署相關意願,而分階段簽署也能加快註記,對民眾而言也可以隨時變更程序;線上簽署僅需要使用自然人憑證即可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