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劭璞
日前外出晚餐時,看著鄰桌老爺爺不顧自己飽了與否,反倒慈藹地拿起湯匙,對著那看起來約莫三歲的小娃兒一口一口餵飯,百般噓寒問暖,心中感動油然而生。恍然發覺,飲食不只是生理需求,還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互動,那說不出的話、訴不盡的愛,也許就著食物就這麼自然地展現。
七、八○年代,只要傍晚於街上閒走,熟識的朋友或鄰居總會互問:「呷飽沒?」在那個刻苦的年代,能吃飽就是一種幸福。小時候,不覺得和家人一塊兒吃飯有什麼大不了,但隨著年歲增長,和家人一同餐聚的時間愈來愈少,才發現,原來藉由「吃」這件事,也能傳遞愛。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我則是「以食為愛」。賺的錢也許無法買房、買車給父母,但我習慣外出返家時,順道帶上一些美食,偶爾還會跟上流行的腳步,買些頂級泡芙、起司蛋糕與髒髒包,讓父母嘗嘗鮮,也讓年邁的他們體驗一下新世代的飲食風潮。
只是,每當我大包小包地提進門,他們總是皺起眉頭,第一句話往往是:「怎麼又買一堆東西,這誰吃得完?」「怎麼不把錢省起來,買這麼貴的東西幹什麼?」但我還是會興沖沖地把美食送到他們嘴邊,甚至理直氣壯地說:「我若不買,你們就一輩子都捨不得吃了!」
倒也奇妙,話一說完,原先嘮嘮叨叨的他們,似乎也抵擋不了美食的誘惑,開心地大口品嘗起來,然後一個接一個吃不停。而我在一旁看著他們享受美味,就覺得很窩心,畢竟,這是自己辛苦賺錢買給父母的,也是回饋童稚時,他們努力工作、養活一家子的辛勞。
同事總笑稱,我是標準的饞嘴巨蟹座,雖然為了體重必須克制自己的飲食,但卻從沒忘記將美食的幸福感受,分享給身旁的親朋好友。是呀!比起昂貴的名牌禮物,若能用一道道美食滿足父母、朋友的胃與嘴,不也是一種平凡又實在的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