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生活】如何閱讀自己

文╱高愛倫 |2018.12.26
1747觀看次
字級

文/高愛倫

最近檢查未完成的手筆手稿,才確定我跟自己很有話題、很會瞎扯,於是,我又開始寫日記了,在這個和自己做朋友的不變儀式中,我以閱讀小說的心情閱讀自己。

筆記是日記的形式,日記是形式的筆記。

也許有人說:日記筆記都太過時了,誰有那個閒工夫寫這些;我倒覺得把每天閒說的廢話記下來,久而久之,也就編串成一片花海了。

也許有人說:寫日記筆記太花時間;其實,把每天自己在手機裡寫的簡訊複製存檔就好了;這樣假以時日,可以度量一下寫簡訊才是時間的更大浪費。

也許有人說:從早到晚都是雞毛蒜皮、乏善可陳的事,有什麼好記?果真如此,那可要擔心自己對感覺的回應太麻木,已變成無趣之人了。

少壯不如意時,我靠寫筆記救活自己。

髮霜無憾事時,我靠寫日記豐富自己。

有一個喜歡閱讀的好朋友問我:「沒有文采的人可以寫作嗎?」

我笑答:「這個世代,沒有文采的人,才真的是躬逢其盛,因為火星文都這麼風行。」我說的當然是笑話。

我相信,文章不是有文采就好。

我才疏學淺,所以舉凡想透過文字表達或立論的,只熟悉真心真意、誠實誠懇這套路數,因此,我所思所想所念所言,是如此貼近生涯生活,又如此貼近俗人俗世。我是一個寫百萬字也書不出一個生字的人,當然,原因之一是我也認不得太多生字。

有一次郎祖筠來家裡晚餐,在座的客人都對表演學充滿好奇,話題集中在如何釋放表演能量。

郎老師隨便就著一句話「這個鳳梨很好吃」,連續說了六次口白,在她的表情、肢體、腔調、語氣不斷重組下,一口鳳梨展現出六種完全不同的意思,實在是太厲害了。

阿郎的示範表演,對我的寫作有很大的啟發,她讓我知道每一句話都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說法,也讓我在寫作的時候懂得:每一句話換一種語彙組合所能產生的新鮮感。

可能也是因此,我寫文章沒有慣性詞彙,文章出手,三個月後自己也認不得,就好像不依食譜的隨機烹調,就算偶有驚豔之作,也不可能做出制式標準的重疊口味。

舞台劇、電影,我總是能對重複的作品一看再看,因為,不管演出跟情節有多熟悉,看的人是我,演出者對我的打動雖是必然,但我自己不斷更新的感受才是層層進階的領悟。

還有一個厲害的人,他綽號二寶,曾擔任三立電視台戲劇部一級主管。

二寶有一本記事本,那是我這一輩子看到最奇特的天書。

這本記事本三十二開,大概有三百頁厚,是他做場記時開始用的電話簿;然後歷經副導演、製作人、行政主管,不管是否合作過,電視圈幕前幕後同業的聯絡方式,大概無一不在他的電話簿中。

他把電話簿翻給我看時,沒有分類籤,沒有頁碼,每一頁都密密麻麻,我相信這本二三十年歲數的電話簿名單已經有很多需要更正,我也懷疑他可以輕易搜尋到他要的電話,但是這本手稿式記事簿實在讓人印象深刻。

我的老友夏玲玲,也是筆記奇人。

身體違和的那些年,夏玲玲因為夫婿曹啟泰奔命全球忙著演出,不得已以偽單親姿態帶著三個孩子在新加坡生活,她常擔心自己突然有個撒手不及的意外,小小的孩子對爸爸說不清楚什麼,於是,每天大大小小事情她都習慣記在紙上,包括桌曆、掛曆、便條紙、筆記本、相片背面……夏玲玲的任何文字書寫,一無標點符號,二不分段分行,十幾年後的今天,曹啟泰依然說:「玲玲不能比我先走,不然我得檢閱她的日記,那真是最大的刑罰,沒有人能看得懂她這完全沒有空隙的天書。」

寫日記寫筆記不夠,夏玲玲還寫作業上癮,她念社區大學多年,作業簿的申論題始終是她的最愛,如果老師給她九十八分,她會前去交涉:「以我用功的程度,給我一百分是不是比較公平?」有趣的是老師也樂於還她個公道。

我天生愛寫字,連帶的,我對別人的讀寫也感應得到特別的滋味。

寫日記不是為了寫作,寫日記是為了活化自己的感覺。

我工作上的小夥伴蔡敦仰是我的恩師之一;因為他不厭其煩的幫我安裝電腦,又懂得用低階語言解釋每一個符號的運用,降低我學電腦的艱辛與煩躁,從我開始把心裡的話文字化之後,我發現也印證,記錄自己腦波裡的升降音階,是訓練獨處的最好方式。

不能獨處,是情緒最大的威脅。

經常獨處,是孤獨的最大瓶頸。

寫日記,可以翻轉獨處的負分,把獨處裝飾得非常飽滿與愜意。

今年夏天,我從出版社接收舊作《快樂不怕命來磨》最後四百冊餘書後,一點都不浪費的立刻「傾銷」一空。

不久後,鄰居英文老師李景容常和我簡訊討論書中的章節,並不時分享她生活的成長經驗,這當然帶給我很多傾聽的樂趣。

有一次她留了幾分鐘長度的語音,聽起來是一篇摘錄的女性文章,因為她的音質音色極美,我像聽廣播劇一樣,重複又重複聽了幾遍,聽多了,聽熟了,我去訊問她:「這是妳發表的文章?我們觀點很接近!」她回訊:「愛倫姐,我朗讀的是妳的文章啊!」她把頁碼和文章題目給我,我也哈哈大笑,誰說自己寫的東西自己就會永遠記住呢?但至少,那個精神與概念是不致分歧的。

用語音朗讀我文章的方式來和我保持互動,李景容真是我成人以來最特別的友誼。

曾經以為,日記筆記是一種重複的紀錄,就漸漸停歇了,最近在檢查不同抽屜裡未完成的手筆手稿,才確定我跟自己很有話題、很會瞎扯,於是,我又開始寫日記了,在這個和自己做朋友的不變儀式中,我以閱讀小說的心情閱讀自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