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外國旅客來台的人數,比起去年提早兩周達標,但國內觀光產業卻並未感受這股歡樂氣氛。圖為阿里山觀日出。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今年外國旅客來台的人數,比起去年提早兩周達標,更是連續四年達千萬人次,新南向十八國來台也不斷攀升,其中越南、菲律賓較去年成長三至五成,東南亞更即將超越陸客成為最大市場,但國內觀光產業卻並未感受這股歡樂氣氛,旅遊遊覽車公司求售或倒閉潮不斷,旅行業與旅宿業者更是一片低迷。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黃正聰點出關鍵五大因素。他分析,來台旅客逐年增加,但攤開數字,過去五年來台旅客成長百分之十二,國內一般旅館家數卻成長百分之十五、房間數更成長百分之二十六,房間成長數高於觀光客成長,其次是非法日租套房竄起,成為旅宿業叫苦的關鍵因素。
第三則是不增反減的陸客量,即使非陸客市場不斷增加,卻也讓來台旅客不斷在「補洞」;加上來台團客萎縮、自由行增加,導致旅行業者生意下滑。
另外,東南亞與日韓旅客雖然增加,但高達八成都留在台北,也導致中南部與花東無法受惠。
國旅衰退
機票比高鐵便宜
不過更直接的因素在觀光逆差擴大,也讓來台旅客成長比率,追不上國人出國速度。據統計,去年國人出國旅遊成長百分之七,國人在國內旅遊卻出現五年首次負成長,衰退百分之三點七。
旅行公會全國聯合會召集人李奇嶽則分析,雖然蔡英文總統曾指現在是二十年經濟最好的時刻,但大環境並沒有感受到經濟轉好,加上一例一休、年金改革等因素影響預期心理,讓非民生必需品的休閒觀光產業首當其衝受害。
李奇嶽進一步指出,國人旅遊屬性集中在周休二日,但周六、日旅宿價格相對較高,近年廉價航空增開航點,甚至出現機票比高鐵票便宜的情況,再加上國內各地景點特色無法突顯,「基隆、逢甲、墾丁夜市賣得都一樣」,難以留住國人。
暖冬遊
業者憂補助成癮
交通部為刺激國旅,正研議將「宜花東高屏暖冬遊」擴大至全台,這也是繼年初花蓮地震以來,第四度大幅度補助國旅市場。
對於一連串的補助案是否能夠挽救觀光產業?觀光局形容這波補助是「藥引」,目的在引導業者建立品牌;業者則擔心補助如同鴉片,一旦上癮就難以回頭,更直呼觀光局已成「補助局」,人力都投入在核銷補助經費,卻忽略落實取締非法旅宿。
觀光局副局長張錫聰表示,補助絕對不是「撒錢、美化數字」,否則光有補助只會養成「台灣就是低價」效應。
觀光局預計明年將推動小鎮漫遊,結合鄉鎮公所與社區做出特色,地方政府就應跟進協助替在地觀光品質打底、輔導接駁,觀光局也會舉辦座談宣導觀念,否則補助只會有如拉長的橡皮筋,放手又會恢復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