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內展示新聞照片。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籌備十年的「香港新聞博覽館」昨天開幕,這是亞洲首個類似展館,展示了香港媒體的發展歷程,包括報紙的印刷版、印刷工具,以及採訪用的錄音機等,展館預計月底開放民眾參觀。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開幕典禮,引述已故《明報》創辦人查良鏞(筆名金庸)的話說:「評論可以自由,但事實必須神聖。」
博覽館由眾多新聞界資深人士以義務性質共同籌組建立,並以新聞教育基金名義營運,籌備時間達十年。展館原是一個老舊菜市場,位於上環必列者士街,是受當局保護的歷史建築物。
大約十年前,香港當局大力推動老建築物活化,新聞基金向政府申請使用這個菜市場,獲得當時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接受。
也許是展館由她親手拍板成立,林鄭月娥在開幕典禮上顯得特別高興,且停留時間頗長。
樓高兩層的展館,展示香港媒體發展歷程,有各報的印刷版,包括很早期的《循環日報》和《中國日報》,以及後來的《華僑日報》和《星島日報》等,也展出左、右派報章的一些歷史,左派如《大公報》和《文匯報》,右派則有《香港時報》和《工商日報》。
展館還以實物或圖文介紹香港報章的內容,比如早期大多是綜合報章,後來出現財經、娛樂和賽馬的專題報章。博覽館頗受學校歡迎,已有不少學校安排學生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