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苗栗訊】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委託苗栗縣卓蘭鎮客家饒平文化協會,去年六月到今年十二月普查苗栗縣大湖客庄文化資源,發現義和村吳家至今仍保留四顆「做膽石」,見證台灣傳統民俗。
大湖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計畫主持人黃莉芸及在地人苗栗農工森林科退休主任彭宏源等十多人訪談五千戶,也大有收穫,目前接受學校、機關、團體預約成果巡迴展導覽,將來也會分類登錄在客發中心網站的「客庄典藏」項下。
彭宏源印象深刻,他訪談到義和村吳添招的夫家吳振乾家族至少三代人都做膽,吳添招認為或許因居住偏遠山區,醫療不發達的年代,小孩夭折或不好養情形普遍,因而吳振乾同輩堂兄弟都有兩項特徵,每個人出生都做「膽」,且都有偏名,通常不叫正名。
吳添招表示,家裡維持小孩出生都有做膽習俗,新生兒第一次或第三天洗澡時,在洗澡盆放入一顆橢圓型或接近圓形的石頭,再將石頭放置床下,以石頭做膽,希望孩子長大後行事能有膽量,目前她及大伯母家裡各留兩顆做膽石重複使用,最近一次是孫子輩,最小也近二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