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軒愷
桃園市振聲中學國中部二年平班
若提到我們這個世代,我會說:「我不喜歡這個世代。」但,其實我並不討厭現在的生活,只是不可否認的,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似乎活得更膚淺,內心更不滿足。
檢視現在媒體傳播的內容,發現報導總是趨於消極,民眾對現況的信心沉到最底處。每當我打開網路,卻只看見厭世、邊緣這樣的詞彙,難道這是一個末世?似乎,我們更不懂得享受生活,不再懂得生命的質量是什麼。從前有過的夢想停滯在原地,我們還在等什麼?還是只能用更多的欲望來填補自己的不滿足?
我思考著,覺得兩個議題可以探討,一是頹靡的流行價值觀,二是源自人性深處的的不滿足。
提到流行,多數的人像是合唱團的成員,而有一群少數人像指揮家般,帶動了多數的人進行「合唱」,共同讚頌著「流行」。現在流行的是什麼?林立的娃娃機店和任意門般的電話亭KTV,張揚佇立在街道上;語言上,各種國罵跟網路用語充斥於生活之中,流彈四射;心靈上,頹靡的風氣蔓延著,許多人用漫不經心的態度度日。
人們活得太不滿足,只想追求還沒擁有的,只想埋怨身邊種種,然後自私的說自己討厭這個世界。於是,本來就孤獨的人沒有朋友了,心態更加頹靡了。這樣的人、這樣的言論,影響了心志不堅定的群眾,如沙丁魚般,大家群集游去,如此社會風氣,如何談進步?如何擁有幸福?
也許,娃娃機能獲得小確幸,也許,嘴上說厭世是種「風潮」,但我更想在這些問題之上,思考著自己的未來。我們何不借這些情況,想想如何能創造新的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