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拉薩市民在近郊的達東村泡藏藥浴。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歷史悠久的藏醫藥浴法昨天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中國第四十個入選非遺的項目。印在去年也曾提出藏醫藥浴的申遺。
根據中國大陸西藏網和光明網二十八日報導,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三屆常會上,中國申報的「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通過審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藏醫藥的所有權其實存在爭議。大陸於二○一四年開始藏醫藥申遺,不過在二○一七年,印度也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將藏醫藥列入非遺名錄。至於藏醫藥浴的起源,有些學者認為在大陸,有些則認為是在印度。
大陸藏學研究中心北京藏醫院副院長仲格嘉認為,藏醫藥以藏區本地的實踐醫學作為基礎,同時也吸收了部分印度阿育吠陀理論和中醫理論。
藏醫藥浴以「五味甘露」為基礎配方,在五味甘露藥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病種添加藥,將人體全身或腿足局部浸泡於藥液中。
在水的熱能和藥物的雙重作用下開放毛孔,藥物成分透過皮膚直接吸收,進入經絡,促進微循環,從汗毛孔中排出滯留於體內的病邪,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據報導,藏醫藥浴法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決議指出,這凸顯了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傳統知識的重要性,提供了人類與環境間可持續關係的積極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