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口腔癌患者一旦下顎骨遭侵蝕後就要動手術、取下腿骨重建手術,但因為需要同時兩部位開刀、手術時間長、恢復期程較長,讓許多口腔癌患者不願意動手術。國家實驗研究院儀科中心與三鼎生技研發的「生物3D列印骨骼重建系統」可由FDA認證的骨骼填充物與生長因子製作,縮短手術時間。
據衛福部統計,二○一六年起口腔癌已是男性惡性腫瘤發生率與死亡原因的第四名,且有逐年增加及年齡層下降的趨勢。口腔癌發生時,癌細胞會侵蝕口腔周邊的骨頭,造成臉部變形。
傳統口腔癌治療方式除了化療與放療外,還會依癌症期別,切除腓骨或橈骨,填補重建,但兩段式的手術耗時且術後有兩道傷口,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國研院儀科中心與三鼎生技開發的「生物3D列印骨骼重建系統」使用3D列印出病患缺損的顎骨,可以縮短手術時間,也讓病患只有一個傷口。
儀科中心副研究員蔡心怡表示,3D列印可以讓醫生依據不同病患建模,只要兩小時就能做出符合的下顎骨。
蔡心怡說,原本是用粉末的方式製作,但後來改採直接擠出式的可以較節省材料、速度也較快。
材料則是病患自體生長因子與生物膠體,其中生物膠體必須在五度至十度才能維持液態,生長因子必須在三十七度才能維持活性,因此發出「兩段式智慧溫控系統」,依材料特性不同的溫度。她也說,因為材料已獲FDA認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取得使用許可。
目前該技術工程品則由合作廠商三鼎生技及台北醫學大學附醫進行後續臨床試驗,預期能廣泛用於骨骼移植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