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二十六日在國會發表演說。
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烏克蘭指控俄羅斯二十五日開火並扣押三艘烏國船艦,俄國反駁烏和歐美聯手對俄國設局。英國《泰晤士報》分析,兩國領導人各自在國內面臨聲望下滑及經濟問題,此時製造衝突,有利於轉移內政焦點並拉抬領導人聲勢,表面看似衝突,實則雙方皆得利。
烏俄兩國衝突要回溯二○一四年,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舉辦公投,多數選民支持脫烏入俄,俄國總統普亭隨即簽署法案,將克里米亞併入俄國。同時,烏東的頓內茨克和盧甘斯克兩省爆發反政府示威,叛亂分子要求兩省獨立,據稱俄國暗中軍援叛軍,但俄方否認。
在克里米亞事件前,時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盟簽署協議,爆發反政府流血示威的「獨立廣場革命」,造成逾百人死亡。亞努科維奇被罷黜流亡,波羅申科當選總統。
波羅申科上台後聲望不斷下滑,多名批評政府人士和記者遭攻擊或暗殺,政府卻對極右派激進分子毫無作為,被批評革命不過四年,他卻早已忘記初衷。
天寒沒暖氣 烏國民眾抗議
更嚴重的,是烏克蘭因國營天然氣公司調漲價格,導致許多地方政府無力購買及供應以天然氣為能源的暖氣,本月中首波寒流使烏國許多地區氣溫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民眾卻無暖氣,部分居民甚至已長達半年無熱水可用,憤而上街抗議。
普亭也面臨近五年最低支持率的低迷數字,他推動的年金改革在俄國遭遇強大反對聲浪。加上歐美制裁重創俄國經濟,更讓民眾不滿。
普亭和波羅申科在這波俄烏黑海衝突中有共同利基,就是轉移焦點並提高威望。知名的反普亭人士說:「接下來一個月,我們會看到每天有三十個談話節目討論『來自基輔的好戰分子』。」
波羅申科已宣布,因應衝突事件,自二十八日起烏克蘭全國戒嚴三十日,但有網友質疑:「海外衝突和國內戒嚴有何關係?」曾參與廣場革命的烏國議員納耶姆指出,波羅申科可能會利用戒嚴推遲明年三月的總統大選,為自己爭取時間,但波羅申科說,目前並無延後大選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