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號 傳回火星照片 |2018.11.28 語音朗讀 169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洞察號從火星表面傳回的首張照片。因鏡頭蓋上沾了灰塵和碎屑,照片一如預期布滿斑點。圖/美聯社 圖為洞察號登陸火星示意圖。圖/法新社 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全場沸騰(圖)。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與六個歐洲國家共同打造的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於美東時間二十六日下午二時五十二分(台灣時間昨天凌晨三時五十二分)成功降落火星,隨後傳回首張照片。洞察號不會馬上展開科學任務,必須等二到三個月後主要設備部署就緒。未來兩年,洞察號將探測火星地表下的物質與監控地震,希望找出火星內部組成成分。 全場科學家沸騰 從椅子上跳起 洞察號五月從加州升空,飛行四億八千多萬公里後降落「紅色行星」火星。當洞察號成功著陸的訊息傳到NASA位於南加州的噴射推進實驗室(JPL)任務中心時,一位管制員喊出:「確認著陸!」全場壓抑已久的焦慮及興奮情緒瞬間沸騰,數十名科學家從座位上跳起來歡呼,並互相擁抱。 JPL首席工程師曼寧(Rob Manning)說:「真是太完美了!這就是我們真正希望做到的,有時候運氣還是站在我們這邊。」 根據NASA從火星表面收到的第一則訊息,洞察號看起來狀態良好,成功登陸後回傳首張拍攝照片,但正如預期,它著陸時揚起的灰塵和碎屑沾上鏡頭半透明的蓋子,因此照片布滿斑點。 若從一九七六年發射的「維京號」(Viking)算起,「洞察號」是NASA至今第八次成功登陸火星的太空任務,也是繼二○一二年「好奇號」(Curiosity)探測車登陸之後的首例。好奇號現在仍在火星上執行任務。 火星任務的失敗率很高,至今各國發射的各類探測器僅四成成功著陸,原因包括火星與地球距離四億八千萬公里、探測器要飛行六個月才能到,而最大風險就在通過火星大氣層時燒毀或墜毀;以洞察號為例,它以一萬九千多公里時速衝入火星大氣層,經過「恐怖六分鐘」穿過大氣層,成功著陸。 鑽研地質和地震 探索行星起源 耗資近十億美元打造的洞察號,是NASA與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瑞士及波蘭等六國的合作計畫;這些歐洲國家提供了機械手臂、地震儀、熱力計與風力感測器等設備。 洞察號預計未來兩年探測火星地表下的物質,並從明年春天起將探測資料發回地球。JPL主任瓦金斯(Michael Watkins)說:「在未來幾個月或幾年內,(我們對於)火星內部構造的發現,將會改寫歷史課本。」 洞察號設計用來聽取地震及震顫,藉此揭開火星地質的神祕面紗,探索數十億年前火星的起源,及其他像地球一樣的岩石行星的形成。 洞察號首席調查員班納特(Bruce Banerdt)說:「我們鑽研火星地質的原因,不僅是要更了解火星,更是藉此進一步了解地球本身。」核心問題之一是:火星一度是相對溫暖、潮溼的行星,為何演變成大多乾燥、荒蕪且冰冷,與地球截然不同的面貌。 洞察號並未攜帶任何生命探測儀器。探測生命的任務將由NASA預定二○二○年發射的下一個探測器接棒,屆時將尋找火星過去是否有任何生物的證據。 洞察號與下一個火星探測器任務,都被視為人類最終上火星探索的先驅。NASA署長布萊登斯坦表示,或許最快會在二○三○年代中期達成目標。 洞察號重約三百六十公斤,英文名稱InSight為「地震調查、測地學和熱傳遞內部探索」(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的簡稱。 前一篇文章 迎元旦曙光 太平山4景點美呆 下一篇文章 一塊石版、一把鑿子 敲出一幅畫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6【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07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8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9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極端氣候重創 全球香料危機高架橋下貨櫃教室 貧童翻轉人生印巴衝突釀38死 20年最嚴重 石磚路存廢 城市永續新考驗夢幻雪白棉花堡 漫步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