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號 傳回火星照片 |2018.11.28 語音朗讀 177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洞察號從火星表面傳回的首張照片。因鏡頭蓋上沾了灰塵和碎屑,照片一如預期布滿斑點。圖/美聯社 圖為洞察號登陸火星示意圖。圖/法新社 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全場沸騰(圖)。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與六個歐洲國家共同打造的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於美東時間二十六日下午二時五十二分(台灣時間昨天凌晨三時五十二分)成功降落火星,隨後傳回首張照片。洞察號不會馬上展開科學任務,必須等二到三個月後主要設備部署就緒。未來兩年,洞察號將探測火星地表下的物質與監控地震,希望找出火星內部組成成分。 全場科學家沸騰 從椅子上跳起 洞察號五月從加州升空,飛行四億八千多萬公里後降落「紅色行星」火星。當洞察號成功著陸的訊息傳到NASA位於南加州的噴射推進實驗室(JPL)任務中心時,一位管制員喊出:「確認著陸!」全場壓抑已久的焦慮及興奮情緒瞬間沸騰,數十名科學家從座位上跳起來歡呼,並互相擁抱。 JPL首席工程師曼寧(Rob Manning)說:「真是太完美了!這就是我們真正希望做到的,有時候運氣還是站在我們這邊。」 根據NASA從火星表面收到的第一則訊息,洞察號看起來狀態良好,成功登陸後回傳首張拍攝照片,但正如預期,它著陸時揚起的灰塵和碎屑沾上鏡頭半透明的蓋子,因此照片布滿斑點。 若從一九七六年發射的「維京號」(Viking)算起,「洞察號」是NASA至今第八次成功登陸火星的太空任務,也是繼二○一二年「好奇號」(Curiosity)探測車登陸之後的首例。好奇號現在仍在火星上執行任務。 火星任務的失敗率很高,至今各國發射的各類探測器僅四成成功著陸,原因包括火星與地球距離四億八千萬公里、探測器要飛行六個月才能到,而最大風險就在通過火星大氣層時燒毀或墜毀;以洞察號為例,它以一萬九千多公里時速衝入火星大氣層,經過「恐怖六分鐘」穿過大氣層,成功著陸。 鑽研地質和地震 探索行星起源 耗資近十億美元打造的洞察號,是NASA與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瑞士及波蘭等六國的合作計畫;這些歐洲國家提供了機械手臂、地震儀、熱力計與風力感測器等設備。 洞察號預計未來兩年探測火星地表下的物質,並從明年春天起將探測資料發回地球。JPL主任瓦金斯(Michael Watkins)說:「在未來幾個月或幾年內,(我們對於)火星內部構造的發現,將會改寫歷史課本。」 洞察號設計用來聽取地震及震顫,藉此揭開火星地質的神祕面紗,探索數十億年前火星的起源,及其他像地球一樣的岩石行星的形成。 洞察號首席調查員班納特(Bruce Banerdt)說:「我們鑽研火星地質的原因,不僅是要更了解火星,更是藉此進一步了解地球本身。」核心問題之一是:火星一度是相對溫暖、潮溼的行星,為何演變成大多乾燥、荒蕪且冰冷,與地球截然不同的面貌。 洞察號並未攜帶任何生命探測儀器。探測生命的任務將由NASA預定二○二○年發射的下一個探測器接棒,屆時將尋找火星過去是否有任何生物的證據。 洞察號與下一個火星探測器任務,都被視為人類最終上火星探索的先驅。NASA署長布萊登斯坦表示,或許最快會在二○三○年代中期達成目標。 洞察號重約三百六十公斤,英文名稱InSight為「地震調查、測地學和熱傳遞內部探索」(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的簡稱。 前一篇文章 迎元旦曙光 太平山4景點美呆 下一篇文章 一塊石版、一把鑿子 敲出一幅畫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橫跨5大洲送信 傳遞愛與喜悅跨省渡河19年 守護孩童求學路淡江大橋合龍 締世界級地標北院重裁 柯文哲、應曉薇維持原金額交保印度藏書人 造200萬冊公共書屋外媒:陸邀川普訪北京 關稅恐成川習會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