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淨惠
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我也曾拜讀過幾次《父母恩重難報經》,亦聽說養育三歲以下孩子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仍然不懂,為什麼「百善孝為先」?直到最近升格當新手媽咪了,才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當了媽媽後,我發現自己從原本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自由身,變成二十四小時隨call隨到的女傭,連吃飯、洗澡都是能快則快,更遑論出門化妝或睡前擦什麼保養品。我終於理解了,媽媽為什麼總是一頭短髮,為什麼走路速度那麼快,因為要搶時間吃飯、洗澡、上廁所和做家事,一切以孩子為優先。
過去,我總是不懂媽媽為什麼給自己很多限制,還有出門前總是再三叮嚀我要注意安全。現在才發現,養小孩真不容易,除了許多必要的花費,還有好多要學習和注意的細節,也才終於了解過去媽媽的一番苦心。我時常想,光是把小孩養到小學,花在照顧小孩的時間換算成工作或念書,都可以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或念完一兩個博士了!
然而,有時會聽到一些父母抱怨,為什麼孩子對外人謙卑有禮、好言相待,甚至使命必達,但是卻無法這樣對待為其付出和掛心的家人。我認為,可以透過以下幾點,改善親子關係。
首先,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也就是孩子感恩父母的用心和付出,父母也感恩孩子帶給自己的歡樂和成長,理解父母並非理所當然必須為孩子付出,孩子也非父母的附屬品或彌補遺憾的犧牲品。
再來,要有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耐心。相處過程中難免會有摩擦或意見不合,但是有時候其實沒有誰對誰錯,只是看事情的角度或做事情的方法不同。
最後,要有包容心。人難免會犯錯或考慮不周延,若是過度情緒化地責備,可能會讓人有「千夫所指,無疾而死」的感受,更遑論改過,未來也只會盡量掩飾過錯,甚至避免互動。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此生能成為家人,實屬不易,不論是相欠債還是再續前緣,都應珍惜難得的緣分,好好調整自己的習性,相互學習、成長,成為彼此生命中的貴人。(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