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在金庸的江湖,行自己的俠義

執筆人:于國華 文化工作者 |2018.11.06
6722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于國華 文化工作者

小說大家金庸辭世,廣大「金迷」哀悼不已。連日來相關訊息頻繁出現媒體,緬懷聲中夾雜著討論:年輕人還看小說嗎?文字閱讀衰退,但金庸的筆下江湖,經由影像和數位科技建構,創造了更宏大的世界。

許多人認為,金庸小說為4到6年級、也就是1950年到1970年出生的世代,營造了充滿人情世故、愛恨纏綿、家國情懷的想像世界。如同哈利波特入學,要通過倫敦國王車站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金庸筆下世界彷彿正史的平行時空,時而重疊、時而交錯;故事背景從北宋一路到清末,為武俠文學累積了寶貴資產。

史記〈遊俠列傳〉裡,太史公司馬遷寫下亂世「以武犯禁」的俠客;但〈遊俠列傳〉不強調武功,而是俠者的行誼與道德。此後文學作品不乏俠客傳奇,但不同時代對「俠」有不同註解。

武俠大師古龍寫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道盡俠客人生的無奈與浪漫。金庸借大俠郭靖之口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筆下主角的生涯,大部分更接近西方神話研究的「英雄之旅」,出生淒苦、歷經磨難甚至家破人亡,而後得到良師益友、異性知己協助,學得蓋世神功,終於行俠仗義於江湖。

古龍、金庸兩位大師高下難分,讀者心中自有偶像,但有個說法:「古龍在江湖之內寫江湖,金庸在江湖之外寫江湖」,不無幾分道理。古龍給的浪漫情懷,令人惆悵;金庸給了尋求安身立命的情境,令人自況。

金庸曾說,希望100年後還有人讀他的小說,這固然是作家對讀者的期待,但對照當前流行文化發展,不由得想起莊子說「不如相忘於江湖」。在小說連載的年代,金庸一天一篇的書寫,引起讀者搶買報紙。在出版飛躍發展的年代,金庸小說洛陽紙貴,無論買書或租書,讀金庸「練功」成為X世代和Y世代的成長回憶。

而後,電影、電視、網路遊戲,在不同時代,金庸作品透過不同形式,與更廣泛的群眾接觸。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早已成為華文的「超級IP(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產權)」,不斷衍生各種產品。如同電影《一級玩家》的寓言,隨著虛擬實境技術成熟,年輕世代即使不閱讀小說,但可以直接進入金庸故事的世界,與眾大俠交遊於武林,或交手光明頂、論劍於華山。

人始終需要故事,無論學習世故或逃避現實。讀者自我情境的投射、想像力的參與,豐富了故事裡的情義世界,撫慰了真實生活的困頓身心。好的故事永遠被需要,傳統讀者難忘徹夜捧讀金庸所感受的文字魅力;未來新世代金迷忘情的,也許是頭戴顯示器,進入金庸的江胡、行走自己的武俠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