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一枝開放的花

劉長樂(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 |2018.10.30
981觀看次
字級

佛教是什麼?

歷史學家說,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宗教學家說,佛教是一種信仰。

哲學家說,佛教是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辨。

作為傳媒人,我認為佛教是中華文化面朝世界,燦然開放的一種載體。

佛是一枝花,佛陀拈花微笑,向世界傳遞溫和、圓融、平等、尊重的資訊。

笑靨如花。

開放的花朵是一種張開雙臂的胸懷,一道徐徐打開的大門,一塊物產豐饒的土地,一盞引導航程的明燈。

你可以聞襲人的花香,你可以賞搖曳的花姿,也可以採甘甜的花蜜,你可以拿去你想要的,也可以得到你該得的。

這就是佛教的開放性。

佛陀是中國人西天取經取回來的。它是中國人擁抱世界的結果,是佛陀接納天下萬物的結果,也是中國人觀念開放的標示性事件。

佛教胸懷之大,包容之廣,可以通過三個特點把握:

其一、佛陀是人而不是神。他的意義是「覺者」、「智者」,他對世人的作用是說教,教人們度過苦厄,克服天性中的弱點,尊嚴而高貴地活在世間。所以他從不宣稱自己是唯一的神,他認為所有參悟了世間真理的人都可以是佛。於是,世間的佛「多到像甘蔗林裡的甘蔗一樣,不可計數」,除了釋迦佛、彌勒佛、盧舍那佛等,還有數不清的菩薩、羅漢,因為人人皆有佛性,智者皆可成佛。

其二、因為有無數的佛,也因此有無數的「經」。佛教不像其他宗教那樣只有唯一「經典」,它的經典浩若煙海,有數千種之多,每部經書的開頭大多是「如是我聞」,佛家經典可以隨時被生產出來,將東方智慧萬象包羅,盡納其中。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信者即可入佛法,入寶山取寶,成為佛教徒。這是開放到極致的燦爛。

其三、佛教以傳播思想為主,與當地世俗政權關係融洽。佛教一入中國,即與儒學和道家交匯融通,互相吸收營養,終成中國文化的三足鼎立之勢。佛教強調出世法與世間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世間法辦得妥當,出世法才有資糧。佛法講究「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其中包括報國恩。國之恩就是眾生之恩。歷史上,有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傳說,有棲霞寺收留抗戰將士和兩萬名難民的佳話。

佛教歷來推崇思想的流動而不是組織的擴張,歷來強調各美其美,而不是相互取代。

佛教是活潑的、靈動的,它的開放性與現代性是與生俱來的,在西方文明大舉東進的今天,佛教的智慧也隨著中國文化的復興開始向西方流動,西方力圖從孔子和佛陀的思想中找到東方思惟的規律,從而發現各自的相同與不同。我認為,圓融與中道,包容與尊重,正是佛教對於世界的意義所在。

當今世界,文明的衝突根源在於文化中心主義,文化中心主義認為,我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我的一切都必須優先,其他的一切都必須向我靠攏。這是導致文明衝突、冤冤相報的根源。

當今世界,貿易衝突、軍事衝突、文化衝突正愈演愈烈,但清醒的東西方文化大師們早就指出了解決之道:「在未來的歲月裡,世界上將不會出現一個單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將有許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並存。」「那些最大的文明也擁有世界上的主要權力。它們將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活動者。在人類歷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為多極的和多文化的。」(杭廷頓)

在歷史與未來的連接點上,包容無法改變過去,卻能改變未來。我們大度地接納了別人,也深刻地改變了自己。在一個多極的世界中,中國把它的開放呈現給世界,世界也將回報給中國以開放的微笑。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面朝世界,春暖花開。

劉長樂(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