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護生畫集】石上山童睡正濃

文/林少雯 |2018.10.24
1600觀看次
字級
圖/豐子愷

文/林少雯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煙芳草綠茸茸,饑餐渴飲隨時過,石上山童睡正濃。

──晉明禪師〈牧牛圖頌〉,虞愚書

豐子愷借人與牛之間深厚的情誼,來述說人道主義以及禪宗牧牛圖調心的意趣。

豐子愷畫了不少以牛為主角的圖畫,有的是告訴世人牛是忠僕,是家中重要成員,是生活和工作的好夥伴,是忠誠不渝的;牛很辛勤,任勞任怨,該疼惜,不應在牛老殘無法工作時予以屠宰成為肉食,有情義的惜牛人應讓牛頤養天年至壽終正寢。

這幅護生圖,取材自禪宗的〈牧牛圖頌〉,圖中人和牛相安而愉悅,顯現人牛感情深厚。此圖取自禪宗牧牛圖,當有調心的意趣在內;禪宗認為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佛性人人平等、佛性是自覺的;主張明心見性、頓悟成佛、離相即禪。

禪宗的解脫方法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因為要從自心中求佛,故要在自己的心性上下功夫去修煉,做到無念、無相、無住,而讓本覺顯現。

「石上山童睡正濃」是牧牛圖頌中的一句,全文是「任運第七」:「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煙芳草綠葺葺;饑餐渴飲隨時過,石上山童睡正濃。」此詩是牧牛圖中禪宗修養心性的第七個境界。

意思是說:春天的柳岸邊水波盪漾,夕陽已西斜,淡淡煙霧中芳草碧綠;牛兒自由自在地饑來吃草渴來飲水,任時光推移,而在山石上的牧童竟自酣眠。牧童與牛已無需相問。圖中牛全身純白,比喻心的純善及完全解脫,已臻任運自然之境。

《護生畫集》是豐子愷佛學思想的代表作,畫集中以牛為主角的圖竟有十多幅,牛與佛教是否有關連呢?

《妙法蓮華經》中以羊、鹿、牛三車比喻三乘,而以牛車借喻成佛之道。〈譬喻品〉云:「羊車、鹿車、牛車……其車高廣,眾寶莊校,周匝欄楯,四面懸鈴;又於其上張設幰蓋,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寶繩絞絡,垂諸華纓,重敷綩綖,安置丹枕。駕以白牛,膚色充潔,形體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風。」由此,可見牛在佛經和佛教中的地位確是崇高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