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身體機能 膽固醇非愈低愈好

 |2018.10.11
1104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長期以來,膽固醇過高被認為是致病主因之一,不過陸續有研究顯示這可能是錯誤迷思。醫師強調,膽固醇是維持人體正常功能的必要成分,絕非愈低愈好,若低到一定程度,將使細胞與免疫功能降低,恐怕遠離了心血管問題,卻向其他慢性病靠近。

台大醫學院實驗發現,膽固醇在體內的運作機制複雜,可能不再能簡單二分好、壞兩種,膽固醇更非低低益善。

台大醫學院內科副教授、台大醫院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博淵說明,膽固醇是人體正常運作所必須,它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合成荷爾蒙、維他命D與膽酸的原料;若量少於一定程度,細胞膜將被破壞、失去功能,致使許多器官出現問題。

膽固醇在人體內移動需要載體,而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它的運輸車之一,但麻煩的是,LDL可能經由氧化作用而被巨噬細胞吞食。當這個情況發生時,LDL運送的膽固醇將掉落、沉積在血管壁,進而形成動脈粥狀硬化。為方便衛教,醫界過去長期以來簡化告訴民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壞膽固醇」、數值應加以控制。

張博淵說,更精確地講,應該盡量降低的是「被氧化的LDL」,正確的科學名稱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而不是所有膽固醇。

「其實,膽固醇未超標太多,就不用太過擔心」,張博淵表示,許多人會在飲食上限制膽固醇攝取量,但其實人體本身有代償機制,膽固醇吃得少、人體自行生產的量就會提高,因此謹慎飲食雖然在健康維持上有需要,但未必能降低膽固醇。

二○一五年的《美國國家飲食指南》直指,高膽固醇飲食影響血脂與心臟病的論述缺乏證據,因此取消飲食中的膽固醇上限;我國國健署今年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也不再強調要選喝低脂或脫脂奶。因此,一般人均衡飲食即可。

要如何降低LDL被氧化、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張博淵說,飲食均衡、控制壓力情緒、規律作息、規律運動、不抽菸等,都是已知的有效策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