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我們每天幾乎都在吃喝塑膠濃湯

執筆人:林聰明 |2018.10.10
2399觀看次
字級

今年九月二十六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布,自去年底開始調查的海洋垃圾及各地淨水廠水質的檢驗結果資料。調查的地方除各地淨水廠外,包括:王功、台西、東石、安平、澎湖、金門及馬祖等七處養殖場,以及福隆及墾丁海水浴場。不論是在自來水、海水、沙灘、砂礫與貝殼類中,均檢驗出微型塑膠含量。連民眾飲用水的自來水樣本中,原水檢出率為六成一,淨化後的清水也有四成四驗出微型塑膠含量。

環保署也提出,這些微型塑膠是像PET瓶蓋、免洗餐具、塑膠袋、塑膠瓶及吸管,PET寶特瓶等產品經人類遺棄,排入海裡,經過無數次的磨擦,後經陽光照射脆化,最終成為塑膠微粒,進入海洋中的食物鏈。研究發現,愈是食物鏈頂層的生物、體內的塑膠微粒含量就愈濃。有些大型魚類,甚至直接吞食大型塑膠垃圾導致死亡。這些殘酷的事實後還隱藏著危機:實驗結果顯示歐洲鱸魚生存在海洋塑膠微粒的環境下,會阻礙受精卵的孵化,不利幼魚的成長,活動力減弱,很容易遭到掠食。

有另一項研究甚至指出,塑膠微粒可以透過孑孑進入食物鏈。當孑孑吞食後,塑膠微粒進而透過蚊子或其他飛行昆蟲,在空中進入人類的生態系統,如鳥吃昆蟲,人類捕食鳥類,一層層的向上傳遞。塑膠微粒影響的,不只是陸地生態甚至海洋生物,在人類生活中幾乎無法避免,其衝擊之大實不容忽視。

筆者不久前去東亞國家參訪,看到某些地方被放逐在路上的牛隻,均在啃食這些廢棄塑膠物,實在令人憂心。台灣方面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與台灣海洋大學合作,在今年五月曾執行十二天的環繞台灣計畫調查海漂垃圾,有多達百分之七十六的航次蒐集到垃圾,在垃圾當中有高達百分之六十六點三是各式塑膠製品,主要為塑膠包裝、食物溶器,餐具和寶特瓶,其次為保麗龍占百分之十七點二。不只海洋動物發生問題,很多鳥類因誤食塑膠製品而大量死亡,估計至二○五○年全球百分之九十九的鳥,會因誤食塑膠製品垃圾而影響其生態。

目前根據統計,全球的塑膠產品從一千九百五十年的一百五十萬公噸,攀升至二○○二年的二億公噸,今年估計會達三億公噸,預測至二○五○年將暴增至每年二十億公噸。由於回收量每年只有百分之五,未來塑膠垃圾如未妥善處理,可能會導致生態浩劫。

根據海洋塑膠汙染研究專家Marcus Eriksen馬克斯.艾瑞克森研究,目前至少有五兆片的塑膠浮在海面上超過二十六點八萬公噸,除被魚鳥類誤食外,其他很快就與黏性物質沾在一起,最後沉至海底,分解成塑膠微粒,由浮游生物覓食,經小魚、大魚、而經食物鏈,進入人體,人類將是最終的受害者,包括內分泌失調,癌症病變等問題。除以上所述,我們每天接觸到的生活用品,如牙膏、洗面乳、去角質保養品等,企業為求方便亦有自行製造「塑膠微粒」,使用在這些個人清潔用品當中,幾乎我們的生活都被塑膠微粒所籠罩著,正如某些團體形容說,我們每天幾乎都在吃喝「塑膠微粒濃湯」。

今日唯有呼籲全球大眾起而行,才能減少塑膠微粒之衝擊。目前加拿大已有蒙特婁等四個城市,美國已有西雅圖等九個城市,澳洲也有六個省市區域全面禁用塑膠相關產品,或課予重稅,以減少使用次數。期許我國能夠透過立法,加強宣導,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強化回收功能,才可能使「塑膠微粒濃湯」問題減至最低程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