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佇足市政廳聆聽城市的回聲(下)德國

文/林育立 |2018.10.07
1654觀看次
字級
柏林市政廳由紅色的磚塊打造,市政廳前的廣場是象徵海神的噴泉。圖/林育立
由陶瓷燒成的浮雕環繞著整棟建築。圖/林育立
本版專題節錄自《全球中央》雜誌二○一八年九月號 http://www.cna.com.tw

文/林育立

建於十九世紀中葉的柏林市政廳,整座建築由紅色的磚塊打造,因此一般都稱為紅色市政廳(Rotes Rathaus)。從市中心的捷運站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下車,往知名景點博物館島(Museumsinsel)的方向走去,馬上就能看到市政廳壯觀的塔樓和規律的圓拱窗戶。除了十三世紀興建的瑪利亞教堂(Marienkirche),周圍的建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全被炸毀,由東德時期新建的社會住宅、全德國最高的電視塔和兩座雕像組成的馬克思恩格斯論壇(Marx-Engels-Forum)取而代之,因此今天站在市政廳前的廣場,仍多少可感受到共產時代的氣氛。

走近市政廳,由陶瓷燒成、環繞著整棟建築的浮雕立即映入眼簾,上面的人物說的不僅是柏林、也是德國一千年來的歷史:從基督教傳入、建城、市集的興起、政權的更迭、文風鼎盛的十九世紀、到一八七一年德意志帝國建國,說德語的大小國家終於達成統一。冷戰時代,這裡曾是東柏林市政府辦公的地方,一九九○年兩德統一,柏林不再分裂,紅色市政廳才重新成為柏林市政府的所在地。

柏林市政廳周一到周五上班時間免費開放參觀,走進去抬頭一望,西柏林前市長魯伊特(Ernst Reuter)的頭像就在二樓最醒目的位置。一九四八年,西柏林被蘇聯軍隊封鎖將近一年,魯伊特身為市長,一再透過演講,向世人表達柏林人生存的意志,堅定捍衛西柏林的自由,直到今天,他依然是柏林的精神象徵。

二樓走廊上的展示櫃,放了各國政要致贈給柏林的禮物,大廳內三張空照圖並列,呈現的是這個城市戰後數十年來的改變。整座市政廳最有看頭的是挑高九公尺的柱廳(Säulensaal),陳列格林(Grimm)兄弟、洪堡(Humboldt)兄弟、哲學家費克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等名人雕像,見證這個城市曾經輝煌的藝術和學術成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