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耘(新北市/文字工作者)
根據國立中山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對台灣二十二所中小學、五百三十八名教育人員問卷測試,結果發現校園巡邏、設立申訴管道及設監視錄影、安全鈴等,是常見且有效防制霸凌策略;至於張貼反霸凌海報、定期問卷調查霸凌現況、舉辦漫畫、海報及作文等比賽防制霸凌,被認為是無效卻常用的防制策略。
這個結果,對於始終相信宣導重於一切的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與學校,無疑是當頭棒喝。
學校利用共同集會時間,安排話劇等寓教於樂的反霸凌訴求是常態,透過班際的壁報、演講等比賽,以及聘請知名人士與警界少年輔導人士到校專題演講,也是一種反霸凌的例行公事。
基本上校園會出現霸凌的爭議,不外乎師長對學生的管教或教學上的霸凌,或者是同儕之間因為彼此恩怨、爭執、歧視,導致集體與個人之具威脅性的霸凌。
有關師長對學童的霸凌,因為有相關的法令,足以讓老師被迫離開校園,所以大多數老師都不敢造次。雖然有來自學務、訓導師長們不斷苦口婆心地叮嚀與校規的約束,有班級導師們三令五申勸導與提醒,但是出現在同學之間的霸凌事件,卻是防不勝防,層出不窮。以筆者之前在學校擔任訓育工作與班級導師經驗,導師與訓輔人員分工合作,應該可以讓霸凌事件予以防範於未然、彌補於後續。
基本上與學生關係最密切的是班級導師,一個好的導師是所有學生的大哥哥、大姐姐,與父母一樣親密。
每一本聯絡簿,能夠讓孩子們勇於抒發內心的感觸,經常利用時間與學生做意見交換,當學童們受到委屈或起心動念要對同學展開報復,傾聽之後的導師,除了予以開導外,剩下的就是居中牽線當魯仲連,談之以理與訴諸以情,能夠同窗就是善緣締結的機緣,親愛精誠當然就是奉為圭臬的共同互動原則。
筆者很喜歡黃埔陸軍官校的校訓「親愛精誠」四個字,軍校學生需要親愛精誠,我們的小學生何嘗不需彼此交心與真誠互愛?
當每個班級的師生與同學都像一家人和樂融融,整體的校園自然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歡樂滿堂。至於已經出現的彼此衝突,訓輔人員暫時把校規擱置一旁,曉以大義與真誠勸和,是處理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