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行

文/吳仕英 |2018.09.30
2506觀看次
字級
永富法師 圖/人間社
覺毓法師 圖/人間社
彭世偉居士 圖/人間社
陳美珊居士 圖/人間社
張慧雯居士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吳仕英

佛光山福慧家園「人間佛教幸福百法」系列講座,九月二十三日在藏經樓法寶堂舉行,主題為「修行」。由佛光山港澳總住持永富法師主持,邀請香港佛光道場監寺覺毓法師、博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彭世偉、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採購主任陳美珊,及香港註冊中醫生張慧雯共同與談,分享在不同地區、不同環境、不同行業的生活經驗,闡述學佛修行的體證。

永富法師說,信仰要建立在對佛法的理解,透過理解才會深信。道理易懂,實踐困難。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指出修行要在人間、在眾中;凡是佛說的、人要的、善美的、淨化的,都是修行。修行可分自修與共修,自修是自我潛藏,從縮小自己開始,來長養恭敬心,學習佛法;共修則是靠大眾的力量相互砥礪,在大眾中印證,團體的力量很大,才能福慧增上。法師勉眾,可依《華嚴經.淨行品》中一百四十一則偈頌作為日常生活的修行。

覺毓法師表示,修行不是「觀念」,是身心合一、內外一如,是用自己的生命點亮別人的生命,燈燈相傳。修行有實習、修養、實踐之意,是內心道德的養成,人格的昇華。星雲大師說,修行是「處眾時,要有敏銳的觸覺;勞動中,要有植福的觀念;布施時,要有無相的慧解;心靈內,要有道德的基礎。」「修行就是把人做好」,超越自己、健全自己,終於成為德行高尚之人。

覺毓法師又說,修行之人要能為眾生說因果、解困厄、共患難、同安樂。在生活中行三好,隨喜隨緣助人,與人為善。人生在世,必須有強盛的鬥志,勇於向自心的無明、懈怠、執著挑戰,提升心靈的境界,讓每天的生命都進步成長,才是人生的最高價值。

彭世偉提及星雲大師曾說,修行不一定要到深山,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才是真修行。修行從與親人相處開始,家有兩老,如有兩寶,對父母要多關心,多聆聽;常讚美、常鼓勵。關係愈是親近,愈是要尊重。

開車也可修六度萬行:開車等紅綠燈時,守規矩是「持戒」;禮讓行人平安過馬路是「布施」;不心浮氣躁亂按喇叭是「禪定」;有人超車、逼車,不動氣是「忍辱」;每天都持續實踐就是「精進」;以上都具足,才會有「般若智慧」。

彭世偉提到病痛也可修行,病痛來了,不要想:為什麼是我?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並以自身經驗提醒大家注意身體健康,有健康的色身才能修行。也表示自己經商,「商業修行」就是做到貨真價實、守信守法、誠實正直、求真求圓。

陳美珊說,未學佛前,以為修行是在「深山」獨自念經拜佛;接觸人間佛教後,才知道要在日常生活中修正自己的行為。佛光人很幸福,追隨星雲大師的腳步,可以去道場上佛學課程、聽經聞法、做義工,一點一滴檢視自己,將不好的習性慢慢修正。

陳美珊分享自己依循大師《人間萬事.新修行法》的教導,「每天想一個好人」,多看別人的長處。「每天說幾句好話」,多說讚美鼓勵的話,讓同事感到學佛的人很好相處,跟著來道場禮佛或參加佛學課程,甚至成為佛光人。「每天想幾件好事,讀幾頁好書,唱幾首人間音緣,念一篇祈願文」,給予身心滿滿的正能量,讓生命愈來愈光明。

張慧雯說,自己從小的願望是要做一個好人,學佛後才知道,做好人不是嘴上說說而已,是要在身口意上下功夫,同時以八正道來修行。不是念佛多少,禪坐多久,禮佛幾拜就叫修行;一天的時間有限,修行如果不融入生活當中,只在事相上修行,很難深入佛法的真義。

至於生活中如何安住,張慧雯認為,首先要知足常樂,常常檢視自己的內心,不受外在物質的影響。凡事恰到好處,拿捏好分寸,不被習氣牽著走。做事認真而當真,無論結果是什麼,都當做是人生很好的經驗及成長。當煩惱來時要轉念,並感謝每一個因緣,用光明面思考,懂得檢討自己,在生活中修行。

永富法師以「見人善行多讚美,見人困惑指迷津;聞人稱譽更奮勉,聞人謗語要警惕」總結,勉眾在佛道上精進用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