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克勞平原上的果園」
一八八九年四月
油彩 畫布 65.5×81.5公分
英國倫敦科特藝術中心
這是繼「拉克勞平原的豐收」(或稱藍色手推車)畫作之後,梵谷的另一件風景畫代表作———「拉克勞平原上的果園」。
畫作整幅色調呈現偏藍、澄青,和水藍的色相統一,與局部的橙褐色色相,形成極具諧調的張力對比,畫面祥和感主要來自大片的晴空藍彩,俯視美麗的莊園村家,更易讓人墜入精神原鄉的童年記憶,梵谷用短捷的筆觸,刻意造成「點」狀的平靜感,使畫面的每一方寸渲染著彷彿來自星際或海洋的呼喚,沉默而寧靜安祥。
分析梵谷在阿爾完成的作品,有許多不同的色彩系列,刻意地以季節的氛圍,塑造並賦予一種色彩的詮釋,試圖給人以一種「色彩再生」季節轉化的風景命名。
一八八八年三月,當梵谷初抵阿爾之後,便一系列地以〈春天〉、〈夏天〉或其他季節為其風景畫作題名,色調由春天的粉紅色和萌綠色帶些許素白的春意,到群花盛放,鮮色朵朵、蔚藍映照,陽光普放的夏日,寫盡拉克勞平原大地,農人們忙於豐收的美麗景象。
梵谷極心儀十七世紀畫家羅伊斯達爾和德科尼克的風景畫作,他們都擅長巨幅全景的構圖,在視覺空闊的觀照下,可以讓離鄉遊子的精神,由鬱抑的愁思,轉化為馳騁無礙,任運悠遊的自在感。
一八八九年四月,當春天即將揮別拉克勞平原,梵谷用快速的筆調,截取拉克勞平原正值盛開的果園,這景致和地點幾乎與「拉克勞平原的豐收」一幅如出一轍,只是這幅藍調的視角更趨近莊園的建築,紅色屋頂的絢爛,第一個進入眼簾;白色果樹叢、悠閒地向天空展顏;圍籬綜合了天空、農地和馬路的色相,成為一條既分且合的中間帶狀分離島,將天地連袂結褵,卻又各個安適而滿足地獨享它們的美麗新世界。
在寄給好友畫家席涅克的信中,梵谷說:「那兒的每一樣景物都是那麼小巧精緻,無論花圃、田影、果園、樹木,乃至於平臥的遠山,都如同畫片中的日本風景一樣,那般地令人著迷。」
日本浮世繪、荷蘭家鄉及眼前這片拉克勞平原,是梵谷鄉愁的連串蒙太奇記憶的渾然莫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