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圖/泱汀
文/章定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各位小朋友們,又快到中秋佳節了!說起中秋,歷來歌詠此節慶的詩歌很多,如晚唐詩人李商隱〈無題〉一詩:「嫦娥應悔偷靈藥。」又如北宋文人晏殊〈中秋月〉:「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或是與皮日休齊名為晚唐社會寫實詩人的陸龜蒙,其〈中秋待月〉一詩:「轉缺霜輸上轉遲,好風偏似送佳期。」都是對中秋佳節而興發感觸的詩歌作品。
關於中秋佳節的詩作,小朋友們可能都背誦過不少,那麼與中秋相關的神話故事,除了〈嫦娥奔月〉之外,小朋友們還知道有那些呢?就讓我們來看皮日休這首詩,裡頭還能找到哪些與中秋相關的神話故事!
首句「玉顆珊珊下月輪」,描述天竺寺院中的桂樹花瓣如一顆顆玉珠輕巧可愛的落下,花瓣彷彿是從夜空上那一輪明月中飄落一般。首句描繪了月輪中落下的桂花瓣的形狀與情態,呼應題目「八月十五」,點出中秋時節。
緊接著,作者下一句說:「殿前拾得露華新」,寫出他在佛殿前拾起一片桂花瓣,發現桂花瓣上帶有著晶瑩的露珠;一個「新」字,點出露珠剛在花瓣凝結而成,亦刻畫出桂花瓣的白潔新鮮。
「露華新」的桂花瓣,讓作者聯想到被天帝罰去月亮中砍桂樹的吳剛,並發出了「至今不會天中事」這樣的疑惑,他說,到如今仍然不明白天庭上怎麼會發生「吳剛伐桂」這樣的事情,而既然不明白,那麼就當作沒有那回事吧!於是他最後以「應是嫦娥擲與人」來詮釋月輪落下桂花瓣這件事情,說明「玉顆珊珊下月輪」與吳剛伐桂無關,而是嫦娥施予世人的一點心意。
這首詩充滿了浪漫的想像與輕快的語調,有別於文人歌詠中秋便滿懷悲切的情懷,讓人讀來清新有趣。最後,這首詩除了「嫦娥」之外,還暗藏了「吳剛伐桂」這則神話人物與事蹟,小朋友們是否都猜對了呢?關於吳剛伐桂的故事,相傳吳剛曾向仙人學仙道,但卻不認真學習,因此觸怒天帝,被天帝罰去月亮上面砍桂花樹,直到樹倒,才可獲得仙術;誰知道桂花樹怎麼砍都砍不倒,吳剛只好永無止境的砍下去了。我們現今仰頭看月亮,會看到黑色的影子,古人都認為,那便是桂樹的影子呢!
親愛的小朋友們,今年賞月的時候,別忘了跟家人分享這首詩,並且請家人們也猜猜看這首詩總共有幾個神話人物,相信會增添中秋佳節的不少趣味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