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農業廢棄物再生用途多。農藝與園藝專業的創辦人陳芝云、葉采青,找上王欽泉和作,共同研發了「植物方塊」;取材自農業廢棄物如米糠、稻稈、玉米梗等,不但減少廢棄物量,更發揮農業廢棄物的潛能。
「植物方塊」可製成多肉植物的盆栽,進行無土栽培,也沒有水盤孳生蚊蟲,是一種新時尚環保植物療癒小物。「植物方塊」的材質就像海綿一樣,吸水及保水性強,栽種的植物一周澆一次水就足夠,方便好照顧,相當適合想要在室內擺放植物,點綴生活的民眾。
王欽泉指出,一開始這種水溶性芯材是用在土壤改良技術上,可以平衡土壤的酸鹼值,讓土壤恢復中性,甚至可以讓貧瘠的沙漠逐漸成為可種植作物的土地。
王欽泉強調,由於植物方塊是水溶性,若是民眾不想種植了,只要加水再用力搓揉,就可以溶掉,甚至埋在土中也可自然分解。從取材到廢棄處理都非常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