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黑熊冬眠求生密技 文/陳姿伶 |2018.09.09 語音朗讀 245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美國阿拉斯加威廉王子灣,是世界上黑熊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圖/國家地理雜誌阿拉斯加熊直接進到河中捕捉鮭魚。圖/全球中央提供秋天洄游的鮭魚是阿拉斯加黑熊冬眠前儲存能量的食物來源。圖/全球中央提供 文/陳姿伶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灣的秋天,是世界上黑熊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為因應長達七個月的冬眠,黑熊必須大量補充能量,而這時節,正好是鮭魚迴返阿拉斯加延續族群的季節,成千上萬洄游的鮭魚正逆流而上,對於必須趕在冬眠前補充足夠蛋白質的黑熊而言,是無法抗拒的饗宴,於是兩種生物間的生存拔河就此展開…… 故事的起點,始於威廉王子灣以北的小溪流裡,也是鮭魚一生的循環寫照。當母鮭魚在小溪交配、產卵後,牠們的生命便告終,而新的生命才剛要開始。 鮭魚卵孵化後,小鮭魚為了覓得更多的食物來源,便會向南游出海灣,到太平洋裡生活。牠們生來就像有自體導航一般,刻印著早年遷徙的生命記憶,等到長大後,鮭魚需要繁殖時,本能就會帶領著牠們洄游而上,回到幾萬公里外最初的原鄉。 每天得吃兩萬卡路里 千里迢迢游回原鄉繁殖的鮭魚,能避開鯊害,逃離鯨吞,卻可能在完成使命前,躲不過也憑著本能來此獵食的黑熊。 由於鮭魚數量驚人,威廉王子灣以北的溪畔、灣邊,常滿布著殘破不全的魚屍,因為「伙食」充足,熊通常不會吃下整隻鮭魚,只吃營養最豐富的魚卵和魚腦,棄置其餘的部位。 這是黑熊的生存技巧,藉此將自己身體能量最大化,以應付即將到來的漫長凜冬。在長達七個月的冬眠之前,黑熊每天得吃下兩萬卡路里,相當於人類每天攝取的十倍。 有一說,黑熊之所以變夜行性動物,主要是為了要迴避人類,若在牠毋需防範人類的地方,牠們可以幾乎活躍一整天,花上二十個小時覓食。 熊社會分齡生存法則 為了存活,不同性別和年齡的熊,在獵捕鮭魚時也會有不同的考量。母熊生下小熊後,會養育牠們超過一年,不只是餵食、清潔小熊,也和人類一樣,會和孩子們親密地依偎、玩遊戲,而最重要的,則是保護牠們免於掠食者的攻擊。 因此,當熊媽媽在獵捕鮭魚時,通常會選擇樹林旁,以利牠快速地藏匿自己的寶寶;至於處於青少年時期的熊,則偶爾必須為了捕魚和同儕大打出手,或者遭更大的成年公熊驅逐,因此牠們的步伐常是猶豫遲疑、每走幾步就東張西望。 相反的,成年公熊則是邁著緩慢而自信的步伐,暢行無阻。當兩隻成年公熊偶然狹路相逢,牠們通常彼此無視,不動聲色地路過,只有在不得已時才被迫反擊。 黑熊以爪痕宣示實力 黑熊會在樹幹上留下爪痕,而深淺不一的爪痕即暗示著自身體型和能力,具有領域宣示的意味,藉此讓其他體型較小的黑熊知難而退,這是黑熊溝通的方式。黑熊的領域是隨著牠移動也跟著移動的周邊範圍,若有人或其他黑熊闖入,就有衝突發生的風險。必要時,黑熊移動的時速可達三十五英里(約五十六公里)。 卓越的嗅覺是黑熊絕佳的生存工具,牠可以聞到半徑三十二公里內的氣味,範圍是獵犬的七倍,不過一旦下了雨,牠的視、聽、嗅覺能力就大為降低,這會讓牠在野外探索時變得焦慮不安。黑熊的智力和大猩猩相仿,聰明的牠會在防禦能力降低時適時掩護自己。 就是這樣靈敏的感知系統,指引著牠們方向,告訴牠們往何處覓食,而何處又暗藏危機。優越的本能,讓黑熊得以在阿拉斯加荒野中成功求生。 前一篇文章 【自然筆記】令人膽寒的紅眼鳥兒 下一篇文章 澳洲大堡礁 可望治療重生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如是說2025.05.07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6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7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8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9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三仙台 黑白岩鷺育雛傳奇【感人實錄】白頭翁親鳥育雛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