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青草茶是一般民眾消暑飲料,國民黨立委費鴻泰表示,青草茶若當成食材,比當藥材有更嚴格農藥殘留標準,未來青草茶還可能以中藥管理,食安標準和販售規定都要重頭來過,希望衛福部衡量民情和食安,將青草茶全面納管。
根據立法院法制局報告,衛福部食藥署對青草茶販賣業進行抽查和抽驗產品,去年有百分之三十八點七不符衛生標準,百分之五點八農藥殘留不符規定。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違反衛生標準處罰鍰三萬元到三百萬元。農藥殘留不符規定,處六萬元以上兩億元以下罰鍰。
法制局指出,單一植物同時作為藥材和食材,用於食品比用於藥品的中藥材,農藥殘留標準更嚴格,檢驗標準不同,主管機關也不同,中藥由中藥司主管,西藥和食品歸責食藥署。在藥食模糊地帶的食品或原料,兩個單位各提清單,造成食品業者無所適從。
法制局表示,食藥署納入青草茶使用的中藥材項目,有仙鶴草(龍牙草)、積雪草(雷公根)、白茅根(茅根)、石松(伸筋草)、地骨皮、金錢草、廣藿香(到手春)、車前草、馬鞭草、白花蛇舌草(百花蛇舌草)、小金英等十五項。
衛福部表示,市面上飲品使用的原料多元,衛福部並未規範哪些只能煮成青草茶,在中藥材部分,中醫藥司正研擬草案,將所有中藥材依藥性分類,部分作為藥品管理、部分作為食品管理,可煮成青草茶販售的中藥材屬後者,管理規範適用食安法,品項到底有幾種,尚未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