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行誼】馮道 堅定的和平主義者

文/崇輝 |2018.08.30
1889觀看次
字級

文/崇輝

身處五代十國的亂世,長在安史之亂策源地的農家子弟馮道,心裡最明白從安史之亂到五代十國的一百多年間,從來沒消停過的兵荒馬亂,對大眾蒼生意味著什麼。當時的慣例,破城之後,軍兵可放手剽掠十日,作為獎賞;所以,才有「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的哀嚎。從有史可查行跡中看,終止戰爭、維護和平,是馮道人生最大的作為。

初次為官,馮道侍奉的是窮兵黷武的暴君,他明言止戰,因此入獄,還險些喪命。最後仕周,他還是明言止戰,惹得龍顏大怒。即使明知自己是個「無城無兵,無才無德痴頑老子」,其實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的他,卻主動以身犯險深入敵營將殺戮最小化;即使清楚遣自己為使迎來新主,不過是掌權者的緩兵之計,也甘願以犧牲自己的聲譽為擔保欣然前往,只有雙方不兵戎相見就是黎民百姓之福。

大兵壓境,作為百官之首,他選擇開關獻城,以免生靈塗炭;大勢所趨,喪君亡國,作為朝中老臣,他成了化解仇怨,和平共處的調和劑。

歷仕五朝八姓均可高高在上,屹立不倒的五代宰相馮道,當然是中華官場的異類,更是宋儒出於維持君臣體統的需要,而無法正視的存在。所以,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但是,他們在先賢之言中找不出依據來,就牽強附會出「邦有道則見,邦無道則隱」的智士概念來證明:馮道大節有虧。

殊不知,所謂「智士」,也恰恰暴露了宋儒們所倡導的人格中的道德缺陷──有好處就來,沒好處就去,就是些為了自己私德名節,可以棄民眾的疾苦、蒼生的性命而不顧的人,現在叫他們「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易經》云:「履虎尾,不咥人,亨」,《孟子》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論語》更有:「禮之用,和為貴」之言。馮道身上顯現的,以社稷和蒼生的為念,損個人的名節而使公眾受益,其實是漢儒和宋儒以君臣體統為出發點,倡導的人格中最稀缺的品質之一。

王安石就看出了馮道,這位堅定的和平主義者的菩薩心腸,所以,稱他是:「佛位中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