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幽思】功名旗桿

文/宋玉澄 |2018.08.28
3373觀看次
字級
國有國旗,黨有黨旗,軍有軍旗;甚至現今的規模較大的公司行號,也有其專屬的旗幟。那樣的旗幟,代表著一種信仰、一種精神,或是期望,簡單地說就是古代圖騰意義的再現。圖/宋玉澄

文/宋玉澄

國有國旗,黨有黨旗,軍有軍旗;甚至現今的規模較大的公司行號,也有其專屬的旗幟。那樣的旗幟,代表著一種信仰、一種精神,或是期望,簡單地說就是古代圖騰意義的再現。

古時的旗幟,最多的是功名旗,那是一種肯定、榮耀與地位的象徵,間接也有一種激勵與模範的功能;雖是科舉時代的產物,在大陸或是台灣,於今仍可看到其遺跡或復古的樣子,恍似一頁鮮活的歷史,留展在現代人的面前。

以科舉制度拔薦的人才,起自隋唐,經過千餘年的演進推移,維繫著諸多龐大帝國的運作。而其這些人才,所立下的功名旗桿(含其下的夾旗石),也有眾多規矩。

功名旗桿,有文、武之分。武功名旗桿,頂部雕成刀戟或鷹虎之狀,而文功名的旗桿,則雕成毛筆筆鋒的樣子,極易辨視。通則是,獲取的功名越大,其旗杆也相對越粗大;甚至有的怕木製旗桿,因風化無法保存久遠,改以條型石雕,堆壘而上,目的就在留存長遠,永不毀壞。

另外,為了讓人分辨立桿人的身分和學歷,旗桿上方須掛斗,一種昔時公製的量具,以升為單位,取其因為「官生」;進士可以裝兩個斗,舉人僅能安一個斗,貢生則只有旗桿,沒有斗。

據明.王世貞《觚不觚錄》:「諸生中鄉薦與舉子中會試者,郡縣則必送捷報,以紅綾為旗,金書立竿以揚之,若狀元及第,則以黃紵絲金書狀元立竿以揚之。」卻未說,桿上裝斗或雕龍鑿鳳等,想來應是一種當年的文創。又據清.顧公燮《消夏閒記摘抄》上:「明季科舉甚難得,取者,門首豎旗桿一根,不中則撤去,謂之倒楣。」無意間,創造出了一個日後流行又通用的「倒楣」一詞,只是如今的解釋是遇到了壞事或遭逢厄運,與當初的原意,大大不同。

豎旗桿和旗桿石,看似簡單,但其中卻牽連八種工匠師傅:石匠、木匠、泥匠、鐵匠、銅匠、篾匠、漆匠,最後是裁縫製作,才算竣工。然後,請嗩吶戲班吹奏演唱,最後再宴請官員、嘉賓、族老、親友,才算完成。

這讓我想起了家兄,於民國五十八年考取了大學,而且是國立大學,在村里間是第一人。父親樂得像是家中有人中了舉人似地,燃放了好長的一串鞭炮,再大開酒席;我猜父親也想立個功名旗吧,但時代終究不同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