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真
氣象局發布豪雨特報,農民忙著搶收稻穀,一方黃澄澄的田地,在割稻機「橫掃」過後,陸續整齊躺平。
晚上快九點下班時,看到載稻穀的卡車在路邊大排長龍,足足有一百公尺吧!猜想應是等著把稻穀送到烘乾中心。第一次看到此番景象的小兒子也大吃一驚,於是,我跟他說起了小時候辛苦耕種、收割的農村生活。
位在台灣東北角的農村,每當西北雨來時,村裡不分大人、小孩,全部一湧而上,冒著斗大的雨搶收晒穀埕上的稻子(當時稱「搶雨」),怕好不容易快晒乾的稻穀被雨水衝走,或是浸溼發霉。
也曾經在暑假時,因為久雨未停(印象中下了整整一個禮拜),父母怕收穫的稻穀發芽,半年來的心血全部泡湯,用摩托車一趟又一趟地載稻穀去附近的小學,鋪在教室裡晾乾。面對老天爺的考驗,他們只能在那裡守候著,偶爾翻翻稻穀,試著讓溼氣的影響降到最低。
農林漁牧是看天吃飯的一級產業,雖然現在科技發達,氣象預報可以讓農民提早做準備,收割的稻穀也可以直接烘乾,不用跟太陽玩「躲貓貓」,但現代的農民仍然很辛苦。看到香蕉一斤一元,荔枝、鳳梨產地價格也很便宜,但來到消費者手上價錢就翻了好幾倍,不知其中價差到哪兒去了?
農民辛苦耕種,收穫的利潤又少,我想,他們的淚水一定比汗水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