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巴黎電】巴黎書展今年以中國文學為主題,主導許多台灣文學作品翻譯成法文的波爾多大學教授安必諾表示,台灣文學用語細緻,與中國大陸的語言發展已不同,以文學精緻度來看,應視台灣文學為華文創作的中心。然而在佔地六百五十平方公尺展場中,台灣文學卻淹沒在一片書海裡。
巴黎書展自十九日開幕以來,廣泛討論今年書展主題華文文學創作。主導許多台灣文學作品翻譯成法文的安必諾表示,一般法國人不會明白中文世界有中國、台灣不同的關係,他認為中國大陸目前使用的語言形容、措辭等和台灣發展不同,有必要標示出台灣文學以資區別。而如果以政治經濟規模而言,全世界將中國大陸視為中心,但在文學領域,台灣才應該是中心。
由法國文化部出面的巴黎書展籌畫工作,早在半年前便直接與台北聯絡,希望台灣方面能在書展現場設一主題書攤。可惜新聞局後來以不符合成本效益為由,放棄設置主題書攤。
法國文化部在籌辦書展期間有所堅持,希望同時邀請中國、台灣、新加坡和居住在海外的作家。在慶祝中華文化年的活動範圍裡,中國大陸出面表示意見,於是高行健排除書展之外,成了今年場中場外的話題人物。
然而在書展展場中的所有活動,主辦單位盡量凸顯文學主題,兩岸三地的作家因個別作品性質,混合編隊進行座談,現場同步翻譯,所有愛書人不論是否讀過華文創作,今年書展都是他們認識華文文學的大好時機。
此次書展在法國文化部的善意堅持下台灣沒有缺席,台灣有李昂、黃凡、朱天文及陳黎四位作家出席書展,參與多場大會安排的座談,每人有一小時與讀者談作品,也到出版社書攤辦簽書會。另外,李昂還應邀參加中法文學交流會舉辦的文學論壇;朱天文在書展的活動之外,還赴南部蒙貝利耶參加中央圖書館文學座談。
可惜書展期間沒有任何談台灣文學的活動,台灣作家及台灣文學的特色,就此淹沒在廣大展場及眾多活動中。還好仍有一件可賀的事:李昂獲頒法國文化部文藝騎士勳章。其他同享殊榮的都是大陸作家:李銳、余華及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