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樹(中國文化大學兼任講座教授)
前總統馬英九、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大聲疾呼「以核養綠」,蔡政府卻是四兩撥千斤回應,以核養綠不是政府政策,台灣也「沒有現在就缺電」的問題。同一件事情,不但藍綠見解不同,主張更是南轅北轍。
我們相信兩邊都認為是為了愛國家、愛人民,都深知非核家園與經濟發展都是人民所期待,這也應該是任何真正為人民謀福祉者共同要追求的目標,只是因為思考點不同,呈現南轅北轍截然不同主張。
如從中道來看,制定政策時,有願景才能獲得更完善的結果,國家應該有的願景如何?必須要讓人民清楚明白;且做決定時一切要回歸事實真相,也要考量其時節因緣;如模糊了事實真相,忽略了因緣情境,只著眼於政治利益與意識形態,不顧人民未來,錯誤政策比貪官還可怕,尤其債留後代、禍延子孫。
如要做負責任的政府,要為後代子孫謀福祉,必須正視事實、釐清真相。目前是決定核能政策的關鍵時刻,也會決定國家未來命運。我們呼籲所有政治人物要循中道,本著良心認真思考事實真相與因緣情境。
行政院要考量的重點不是台灣有沒有以核養綠政策,也不是現在是否出現缺電問題。如是一項真正對國家經濟發展、人民有利的政策,再加以考量又何妨?且台灣現在沒缺電,未來呢?我們無意在擁核與反核間再起紛爭,更無意介入黨派或意識形態之爭。但我們在核四是否廢棄前必須正視,何者才是真正對國家人民有利。
非核成本也許很高,不利經濟發展,而且對人民健康傷害可能更大,人民必須清楚棄核四真相及廢核前因後果。
我們想想,如果核四燃料棒全數送回美國,核一核二核三陸續除役,以後台灣電力供應還有什麼選項,對國家經濟發展又將產生什麼影響。
從事實真相來看,核能發電成本最低、穩定性最高、空氣汙染最少,台電有三座核電廠,但今夏因機器歲休排程之故,只有二個廠四部機組運作中,單日核能發電三百八十萬瓩,約占總發電量一成左右,原本規畫由核四取代現有核電,隨著今年七月第一批核四燃料棒送回美國,無異宣告非核家園階段性任務的實現。
為彌補核四廢棄、三座核電廠不延役的用電缺口,蔡政府熱情擁抱火力發電,目前台電加民營電廠的火力發電量占比逾八成,若再強行運作深澳電廠,屆時,台灣空氣品質不但破功,對民眾健康與觀光發展也是一大傷害。
能源政策現階段在再生能源亦多所著墨,係以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為重點。風力發電有其先天限制,造價不便宜,後續維修營運成本更是驚人,太陽能發電除了仰賴日照、無法全天候運轉發電之外,需要大量的平面用地,其選址處將占用重要生態區域或農地,而製造與淘汰太陽能板,也會產生環保問題,簡單來說,不論風力或是太陽能,再生能源是看天吃飯的,變動性大,而且成本高。
從中道來談,核能政策影響國家經濟發展極大,電力發展政策更應該要認清真相、綜觀全局、跨時空思考。核四燃料棒今年九月第二批將送回美國,此時更應考慮沒有核四後所有配套及可能後果,如一昧追求理想,不只落空,一失足成千古恨,也因歷史無法重新再來,恐將落入萬劫不復永遠無法挽救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