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迪再度掌政,最讓人注意的是他一上台就宣布暫停新隆高鐵(新加坡到吉隆坡)以及大馬東海岸鐵路計畫。這兩個鐵路計畫都與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倡議有關,再加上他上任後第一個出訪的國家是日本,於是大馬與大陸關係生變,以及大陸一帶一路計畫在大馬踢到鐵板的說法,不脛而走。
其實這都是只見其一不見其二的揣測性說法。實則馬哈迪跟已逝的死對頭、新加坡前國務資政李光耀一樣,都是極為務實的政治家,絕不會跟對大馬經濟發展極有影響力的大陸對撞。
事實上的發展也證明確是如此,大馬只是暫停新隆高鐵及東海岸鐵路計畫進行檢討,而非取消。馬哈迪也在日前派出親信、國家元老精英委員會主席達因擔任特使訪問大陸,讓兩國外交關係「重回正軌」,同時馬哈迪也將在八月十七日到大陸進行官式訪問。
無可否認,馬哈迪確實對中資有所憂慮,主要的關心點在於根據中方的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可能會陷入向大陸借貸過度的困境,從而為了抵債而交出一些大陸協建設施的控制權。斯里蘭卡南部的漢班托塔深水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由大陸承租九十九年。目前,緬甸及寮國等國家也向大陸借貸以興建鐵路及港口,這使得有關國家的債務有過度膨脹之虞。
而馬哈迪之所以要檢討馬中兩國的大型合資計畫,就是擔心馬來西亞無法負荷向大陸借貸的龐大債務,以及中資計畫大量使用大陸的人力及設備資源,在發展利益上出現傾斜,並未能有效惠及馬方。馬哈地下個月訪華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與中方商討減低貸款等事宜。
彭博社就指稱,儘管「希望聯盟」政府上台後,馬哈迪檢討中資計畫之舉,對部分大陸企業造成影響,但長遠來看,馬中兩國都不希望見到有損雙邊經濟利益的局面,因此相信雙方會達成一定程度的妥協,以減緩負面衝擊。
目前,大陸在馬來西亞的基建投資計畫,已斥資高達三百四十億美元,而這些計畫都是前總理納吉政府與大陸簽定的發展計畫,包括已暫時停工的東海岸鐵路計畫。
馬來西亞是排在越南之後,大陸在東南亞區域的第二大貿易合作夥伴。單在去年,馬中雙邊總交易額就高達九百二十四億美元,其中馬來西亞出口到大陸的天然資源產品,包括棕油和液化石油氣等,達五百四十四億美元,占大馬總出口額的百分之十八。大馬怎麼可能跟這麼大的市場作對?
所以,馬哈迪從未放棄參與一帶一路,只是要根據大馬的利益,在參與的程度上做些調整而已。
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