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最近統計指出,一○六學年大專校院圖書館的電子書已攀升至六千四百二十九萬冊,相較於一○○學年,大幅增加二千萬冊。但是整體紙本借閱冊次則大減,平均每人借閱冊數少一半,只剩下十冊。
這個結果固然可以印證現代科技潮流,足以漸漸取代既有的紙本圖書借閱,只是我們的大學生近乎與開架上的圖書保持距離,大學老師們應該感到憂心才是,畢竟有更多詳實的知識,是來自紙本印行的圖書內容。
話說回來,大學生不喜歡借閱紙本圖書,與師長沒有嚴格要求有關。
筆者以前念書時的教授,在每一學期開學時,各科老師都會開出整學期內「必讀」相關古今中外的書籍,所以同學們除了在學校想辦法借到書籍外,剩下的就是到校外各大圖書館外借,更了不起的是跑遍大台北的舊書攤「尋寶」,這就是當時的我們,不但讀了不少書且滿屋子都是新舊書籍,至今都還捨不得當二手書出售,因為每一本書都留有當年深刻的記憶。
對照筆者兩個女兒,即便其中一個是研究所畢業,印象中她們的「藏書」幾乎都是與教授指定購買上課用的教科書有關,剩下的就是一些她們偏愛的閒雜書籍。至於留在圖書館讀書時間或借書數量,僅局限於期中、期末考前的溫書,或者是教授規定的作業報告,所留下的「影印」數量基本上也很可觀。
當然從國小開始,師長們鼓勵學生還是以借閱紙本書為主,然後集合手上的電子書閱讀「工具」,養成閱讀習慣,進入大學或社會,對於紙本或電子圖書的認同為「開卷有益」,而知道如何循序漸進。
林耘(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