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管電動自行車 堵法律漏洞

吳全安(嘉義縣/自由業) |2018.07.30
989觀看次
字級

鑑於電動自行車使用者愈來愈多,事故傷亡年年攀升,交通部將研議納管電動自行車,未來將要掛牌、戴安全帽,違規也要受罰,為了維護交通安全,個人樂觀其成。

電動自行車號稱自行車,卻大鑽法律漏洞,遊走在自行車和機車邊緣,不用考駕照、不需繳牌照、燃料稅和強制責任險,不用戴安全帽,又因沒有懸掛車牌,若非當場違規也不會受罰,可說是占盡了便宜。

電動自行車外型酷似機車,加上售價低廉、免駕照,自然吸引民眾購買,婦女、老者、外籍移工都當代步車。根據實測,時速可達三四十公里,絕非宣傳的僅二十五公里,速度並不比輕型機車慢。

電動自行車既是電動,理應歸類為輕型機動車,騎乘者就必須遵守騎機車的規定。但有人不遵守交通規則,往往造成交通混亂,為了有效掌控車籍資料,避免違規肇事無從追查,懸掛車牌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至於電動自行車考駕照一事,各界有不同的見解,交通部原擬修法,要求騎乘電動自行車必須考照,但因學界反彈宣布暫停,為避免造成擾民,可待凝聚共識再實行。

我國於二○一六年制訂法規,騎乘電動自行車須戴安全帽,但至今沒有罰則,莫怪騎乘者有恃無恐。為了民眾的生命安全,應規定騎乘者戴安全帽,當可減少傷亡事件的發生。



吳全安(嘉義縣/自由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