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藝術】教育的可能 文/許愷容 |2018.07.13 語音朗讀 283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王貞懿老師不拘格套的教學方式,讓珍珍、Orca兩位小藝術家,都能發揮自己無限的創作力。圖/王貞懿老師提供 王貞懿老師不拘格套的教學方式,讓珍珍、Orca兩位小藝術家,都能發揮自己無限的創作力。圖/王貞懿老師提供 為什麼藝術家的畫作,有時帶有一種令人費解的「神祕」呢?特別是抽象畫,絞盡腦汁參悟的同時,腦海裡油然而生的卻是:這好像小孩子的作品。圖/王貞懿老師提供 文/許愷容 為什麼藝術家的畫作,有時帶有一種令人費解的「神祕」呢?特別是抽象畫,絞盡腦汁參悟的同時,腦海裡油然而生的卻是:這好像小孩子的作品。相信一定有許多人都有過這種感受。孩童的畫作,寫意、靈活、不拘一格,流露自然、自在的氛圍。這些特質,往往是成年人在接受教條常規,特別是接受科班教育後,難以回溯的「質樸」。畢業於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研究所,修習過教育學程,迄今累積二十餘年教學經驗的王貞懿老師,發現到這個現象後,覺察到藝術當從小紮根。 外表流露著藝術家淡雅氣質的她,當初毅然決然的離開學校,實踐理想中的藝術教育。在指導高三生蕭逸舉辦完個展後,她輔助兩位年僅六歲的孩童:女孩珍珍、男孩Orca合辦畫展。說起來,這麼小的孩子,如何讓他安靜坐著,繪製出一幅幅精采的作品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不必硬性規定得「坐好、坐滿」,而是陪伴著孩子,然後一步一步去聆聽、觀察他們的想法。如果孩子當下體悟不出作法,便從旁引導他,從眾多素材去「選擇」自己的目標,進而一步一腳印的完成。而讓兩位小藝術家珍珍、Orca合作繪畫的過程也很有趣,就像是單純的認識朋友到一起在畫紙上玩耍的過程,終於讓兩人在互動間,激盪出精采的藝術火花。 通過王老師的示範教學,我們明白藝術教學,不應被既定框架囿限。如果能讓小孩子盡可能的保持、擁有自己最初的純真與勇氣,無論是創作,或是面對未來的方方面面,想必更能擁有願意離開舒適圈,奮力追求理想的無畏膽量。 展覽資訊 鬼娃娃遇上機器人 6歲小藝術家──王世永×賴約辰 展出時間:即日起至7月22日 展出地點:墨兒藝術中心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 三段118巷12弄10號) 前一篇文章 我不完美,但我很特別 下一篇文章 佛大與我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 謝謝良醫2025.08.1102善念是財富 也是幸福之道2025.08.1003佛光會訪越南 推人間悅讀、贈輪椅 2025.08.0904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5【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6想念2025.08.1007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8瑞士佛光山重建 法蘭克福佛光人支援搬遷2025.08.0909盧秀燕訪澳 倡星雲大師五和2025.08.1110【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時事必考題】條件說話【名人故事館】唐代的安祿山(上)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青春部落】拾回童年的自己【時事必考題】 海的量【無所不知】 藥發木偶(下) 作者其他文章金聲傳承幾許路 風雨走過50年 台大交響樂團歐洲技職教育探索之旅——火柴青年3.0天馬行空的夢 要腳踏實地的做 ──火柴青年專訪翻轉未來的夢想旅圖──TimeMap-科系探索與生涯教育協會用愛演奏的青春樂章 北市大管樂社東吳文研社 跨世代的文藝花果 永恆的青春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