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日本攝影家齋藤康一的大陸奇緣系列(5-5) 40年後再回首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8.06.29
2954觀看次
字級
1993年的上海外灘的廣場舞,新式的休閒取代過去的革命風。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96年北京景山上休閒的市民,下望為紫禁城北面。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93年上海舊房子拆除,後方蓋起了新式的高樓大廈。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96年北京舊胡同,背後是新蓋的公寓大樓,新舊並立,成為 時代的象徵。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93年上海的新式婚禮,生活大幅改善,人民追求新潮。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96年北京一家合影。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8年,齋藤康一先生(右)與筆者在東京旅店合影。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96年北京胡同裡的兒童,老胡同因為破舊,不斷遭到拆除。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齋藤康一先生1965年拍攝中國大陸的照片,經過了整整53年,終於在中國大陸出版。這條漫長的時光之路,在偶然的機緣中,瞬間開花結果,成就一段日本攝影家的中國大陸奇緣。

然而,故事並沒有完全結束,由於齋藤先生不復年少,已過八旬,已經很多年沒有到中國大陸了。更重要的是,除了1965年的影像之外,他從1976年開始的20多年間,又到了中國大陸80幾次,平均一年4、5次,非常頻繁。

這段期間,齋藤先生拍攝的是改革開放最初階段的社會景觀,中國大陸人民接觸了外面的世界,突然看到了自己很窮,所以生活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提高物質生活水平,而且先從自家做起,包括買電視、冰箱等大件電器品,添加新家具,粉刷牆壁;新婚夫婦跟民國時代一樣,在酒店訂宴席,請親友出席。

如果說1965年齋藤拍攝中國大陸是一項偶然,那麼從1976年開始他系統性地拍攝中國大陸社會的變化,則是一項明確的計畫。但這個計畫並沒有企業的贊助,純粹是他個人的愛好使然,所以也沒有太多後續的出版和展覽成果。儘管後來曾出版了《上海1992》和《北京1995》,但這些作品只占他全部的一小部份。

他拍攝過的地方和城市,包括了內蒙、南州、杭州、紹興、成都、昆明、廣州、三峽、揚州、鎮江、五台山、麗江、大理、楚熊、西雙版納、紅河、貴陽、太原、平遙、黃龍溪、西塘、哈爾濱、瀋陽、拉薩、福建、新疆和田、喀什,以及江南和江北地區,可以說踏遍大江南北。齋藤先生尚未全面地整理這些珍貴的影像,只是挑一些樣片,做了簡單的說明小冊子,日文稱之為「中國萬華鏡」,用中文說就是「中國萬花筒」。

這些豐富的影像不僅涵蓋廣泛的區域,更重要的是,它們跨越了改革開放的前30年,這是中國大陸歷史的關鍵轉折期,我們已有許多政治上的紀錄,但民間生活變化的詳實影像紀錄卻是不足的。

儘管1980年代在北京和廣州兩地,都出現了豐富的攝影活動,產生了新一代的中國大陸攝影人才,記錄了幾座城市在改革開放之初民間生活的活力。但基於經濟條件,這些作品有較高的區域性,攝影家尚無力在全中國系統地記錄社會生活的變化細節。齋藤先生的作品無意間記錄了改革開放前30年完整的社會變化過程。

今年剛好是大陸改革開放40周年,如果能將齋藤先生的作品介紹到中國大陸,一定可以做出很好的畫冊和展覽。這一代的中國大陸人民都走過這復興的40年,都有一段感人的成長歲月,無論成就的大小,都共享了奮鬥的榮耀以及起伏的艱辛。

齋藤先生的中國大陸奇緣,不但是他個人的經歷,也是整代中國大陸人民的生命歷程;我決定製作這本齋藤先生的大畫冊,作為永遠的歷史影像紀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