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經營不善 由股東承擔金管會 研議保險業自救機制

 |2018.06.19
2098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台灣保險業退場機制將進一步接軌國際。繼銀行業後,針對保險業,金管會將參考國外「復原及清理計畫(RRP)」,研議台灣保險業的「自我救助機制」,擬比照歐美要求相關保險公司先預立「生前遺囑(living will)」,重點在日後若經營不善出狀況,應由股東承擔,不要再花納稅人的錢來救。

二○○八爆發金融海嘯,歐美政府傾全力紓困多家大型金融機構,之後質疑政府不該花納稅人鈔票紓困金融業的聲浪四起,美國因此通過「陶德法案」,要求資產規模達五百億美元的銀行(今年修法提高到二千五百億美元)須定期發布生前遺囑,也就是各公司若破產的「復原及清理計畫」,歐盟也有類似規定。

金融業者說,過去幾年,花旗、美國、摩根大通等美國大型銀行都定期提交「生前遺囑」,說明面臨破產風險的因應規畫,計畫重點須提出一旦破產,不會造成大眾負擔、不擾亂金融體系,不會讓美國政府再次援救等承諾,若內容無法獲聯準會和FDIC(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認同,會被退回或施以更嚴格監理措施。

金管會去年也發布考慮篩選出銀行業的「系統性重要機構」,這些重量級金融機構除須強化資本,也要提交「復原及清理計畫」。雖然金管會去年說今年中會公布系統性重要銀行名單,至目前仍未有動作。但據了解,金管會高層認為,政府費時七年(二○○九到二○一六年)連續接管「國華、國寶、幸福、朝陽」四家問題壽險公司並共賠付逾千億元,台灣處理保險業「成本」顯然更高,若要落實金融業「徹底自救」,保險業不能排外。

另外,台灣壽險業規模差距日大,有資產六兆的巨型公司,也有資產僅三、四百億的外商分公司,不宜再適用同一套監理標準。

保險局因而推動二代RBC,將結合歐盟SolvencyⅡ精神,針對利率和保險風險,導入壓力情境測試,金管會已委託保發中心研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