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仇恨

鄭慧慈 |2018.06.15
1980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鄭慧慈

政大阿語系系主任

阿拉伯人有一句俚語:「比駱駝還會記恨」,形容將仇恨隱藏在心,長久強忍等待復仇的人。這句俚語溯源到一則古老的故事:有一位貝都因人因故毒打他的駱駝,事後自知逃不過駱駝的報復,便將駱駝賣給駱駝商隊。孰知十年之後在某部落作客時,意外見到這隻駱駝,駱駝亦立即認出他。當晚他脫掉身上所有衣物,在衣物中填滿砂石,擺在床榻上,佯裝在睡覺,並連夜逃跑。當晚駱駝潛入他的帳篷,使勁地踩踏床榻上的假人,誤以為把故主殺死了。數十年後,主人在市場裡再遇見這隻駱駝,駱駝見他還活著,傷心氣絕而亡。

川普選擇在以色列建國七十周年國慶日──五月十四,同時也是巴勒斯坦「災難日」(Dhikra an-Nakbah,五月十五日)的前夕,將美國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許多國家的大使館與領事館即將跟進。除了猶太教徒之外,基督宗教徒也因之歡騰,猶如十字軍占領耶路撒冷一般,川普溫暖他們的宗教情感;另一頭的巴勒斯坦人卻彷彿被毒打一頓的駱駝。這一天如同七十年來的每一個災難日,巴勒斯坦人走上街頭示威抗議,履行他們的「哀悼儀式」,哀悼已故的家園故土、已逝的正義,甚至化為焦土的橄欖樹。只不過今年有七十餘條抗爭的巴勒斯坦人生命被以色列槍彈奪走。在國際或川普的認知裡,這些靈魂或許只是歷史上一個小數字,將隨著歲月流逝而被遺忘。然而,巴勒斯坦人的仇恨卻永存心底。

根據聯合國一九四七年第一八一號決議,巴勒斯坦土地被分割成兩塊,百分之五十七點七屬於以色列,百分之四十二點三屬於巴勒斯坦。一九四八年戰後以色列經由不斷的軍事行動,控制百分之七十八的巴勒斯坦土地,其餘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則歸約旦和埃及。一九四九年的停戰協議畫定的「綠線」,原本只是停火線,卻成為雙方和平協定的土地畫分依據。一九六七年的第三次以阿戰爭,以色列占領約旦河西岸(包含東耶路撒冷)、加薩、格蘭高地及西奈半島。一九八八年巴勒斯坦宣布獨立,約旦宣布放棄約旦河西岸主權後,以色列名正言順的占據約旦河西岸。

自一九四八年起,以色列摧毀巴勒斯坦人五百多座城市與村落、分散屯墾區、築牆隔離、限制居住,巴勒斯坦人數度被趕出家園,流散在附近阿拉伯國家,包含約旦、黎巴嫩、敘利亞及世界各地。一九九三年奧斯陸協定將加薩城畫歸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轄,大量巴勒斯坦人擠進加薩,加薩成為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五十六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住著七十萬貧窮、疲憊、被隔離的當代人。二○○二年起以色列沿著綠線,在約旦河西岸建築水泥牆,落實種族隔離。

這一段現代侵占史被世人視為事不關己、不痛不癢的國際現實。人們看到巴勒斯坦孩童、青年對以色列士兵丟擲石頭、焚燒輪胎,聽到巴勒斯坦人不時詛咒以色列人,將「狗兒子」一詞掛在嘴邊,其仇恨堪比駱駝之恨,令人怵目驚心。

許多科技成果令人稱奇,難以望其項背的國家,經常成為我們各方面發展的指標,但它們的作為卻罔顧人道、標榜差異、製造仇恨。倘若一味的效法它們,恐將塑造永遠填不滿的空洞心靈。今日因歷史教訓而成熟的德國人,為何須對希特勒的罪行徹底反思?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人,為何至今無法坦然面對歷史,中日關係為何總有那麼一道裂痕無法填補?追求物質發展之餘,國家人文價值的建立實在刻不容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