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王闓運 八十出山

文/湘人 |2018.06.13
1417觀看次
字級

文/湘人

民國初年,袁世凱決定聘請康有為擔任國史館館長,但康有為力辭不就,還放出狠話來:他要修《清史》,袁世凱必入「貳臣傳」。這就讓袁世凱渾身不自在了;於是袁世凱退而求其次,請湘綺老人王闓運出山。

王闓運老人雖以嘲弄的語氣質疑「瓦崗寨、梁山泊也要修史乎?」但他並未回絕。不少學者對此大惑不解,章太炎致函劉揆一,即吐微詞:「八十老翁,名實偕至,亢龍有悔自隳前功,斯亦可弔惜者也!」

王闓運去世後,版本學家葉德輝所撰輓聯則暗含諷刺:「先生本自有千古;後死微嫌遲五年。」意思是,王翁若早死五年,即可名節兩全。

當年,有好事者按捺不住好奇心揣此疑惑,直接就教於王翁:「公已八十三歲高齡,夫復何求?如今折身事袁,為其下屬,似不值得。」王闓運的回答既令人解頤,又令人釋疑:「做官是一件最容易不過的事情,如今老聵,百事莫辦,只得找件最容易的事情做做。」

王闓運一生風骨不肯讓人,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更是從來也沒含糊過。出任國史館館長,其實並非他的本願,而是受累於弟子楊度,楊度想借重其師盛名,為自己多撈些政治資本,因此擅自在勸進書上代為簽名,為此王翁還狠狠教訓了楊度一頓。王翁還曾致信袁世凱,婉言勸其打消稱帝念頭,可得隴望蜀、欲壑難填的袁世凱,哪里聽得進逆耳之言?

為此,王翁視之為鄙夫,再加上國史館的經費、工資遲遲不能到賬,遂有寄人籬下、仰人鼻息、「不勝其辱」之感。

惱怒之下,他將國史館的印信寄存在弟子楊度處,然後不辭而別,回到了南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