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男人心】逃避婚姻的男人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2018.06.13
1658觀看次
字級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案例:

阿偉今年三十二歲,已經與女友穩定交往八年。這幾年陸續有朋友結婚,雙方家人也用盡各種明示和暗示,希望阿偉趕快成家,讓他感覺壓力很大。阿偉是個收入一般的上班族,一想到結婚後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新生命的到來,都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就讓他打消了結婚的念頭。他也曾與女友討論,但雙方沒有共識,女友甚至表示,若無法給出承諾就分手,讓阿偉感到相當困擾。

鄭淑錚心理師(資深心理動力學派心理師)解析:

遲婚與不婚,已成為舉世皆然的普遍現象,背後的原因相當複雜,大致可分為大環境與個體兩層面來分析。

一九六○年代以來,歐美離婚率隨著婦女社經能力的提升大幅成長,以及女性自主意識的浮現,導致約每三對成婚者,就有一對以分手收場。緊隨其後,台灣也進入高離婚率的時代,而離婚後衍生的財產分配、子女監護權和教養等問題,深遠地影響著在這種社會氛圍中成長的世代,成為所謂八○後懼婚族。此族群在適婚者中占有相當高的比例,也導致三十多歲才結婚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而在這之前所累積的男女關係,往往長達十多年,因此更換伴侶往往成為不可避免的過程。

與此同時,台灣社會對於婚前同居的接納度也在逐漸提升中,有些人更以「試婚」的角度來定位這種前婚姻狀態的性關係。畢竟,試婚失敗不像離婚,須經歷繁複的法律程序和因此導致的心理傷痛──這些很可能是父母離異者的共同經驗,並在他們的心裡留下了負面陰影。從這角度來看,試婚毋寧是一個正面的生命選項,在沒有法定約束力的前提下共組互惠關係,當雙方在公平原則下共享資源,並能尊重彼此差異而自我約束,這個關係極可能成功地邁入婚姻,也自然達成長輩親友的預期。

從以上的脈絡去了解,阿偉畏懼進一步的婚姻承諾,極大的原因可能來自眷戀婚姻外的自由,既不必在下班後面對單調的家庭生活,也不用為新生命的來臨而撙節預算,犧牲原本的消費習慣及休閒娛樂。換句話說,阿偉對婚姻生活中的責任仍帶著負面想像,彷彿青春期的叛逆青少年,並未感受到責任實踐過程中所帶來的成就感與價值感。

從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出發,艾力克森(E. Erikson)在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中,強調「自我」(Ego)所具有的社會順應潛力,即面對不同階段的社會壓力,會產生出創造與整合的能力,並因而培育出正向的人格,從出生兒、青春期到老年,依序為:希望、意志、使命、勝任感、忠誠、愛、慷慨扶持、智慧。如果前五項在未成年前發展完備,進入成熟、成年的課題便是付出愛與接受愛,而串起兩者間的作用力,就是承諾與責任,是一種超越自我的需求,願意為了愛而適度犧牲本我的滿足,並能從中得到心理成就;反之,則是心理成熟尚未完備,因而眼中看到的婚姻承諾皆是麻煩而已。

話雖如此,社會多元發展中也有一種伴侶,選擇只婚不孕的模式,以利於各自專業上的成就。阿偉需要思考的是,究竟是要放棄八年的關係而另尋生命規畫與其一致的新伴侶;或是要自己的人格持續朝成熟發展,學習欣賞新生命所帶來的混亂與喜悅,並從培育新生命的過程所延伸出的慷慨扶持與智慧的開展中,創造並擴大個體界限的生命深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